翻新时间:2015-12-13
《喂──出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科幻小说的基本知识,并学习想象的写作手法。
2、围绕基本点“洞”展开对全文的一个分析,理清课文思路。
3、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文章的浅层主题──环境保护,进而理解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并掌握科幻小说的基本知识,并学习想象的写作手法。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文章的浅层主题──环境保护,进而理解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展示(配乐,投影)
1、科幻小说──简称“科幻小说”:
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象。
通常将“科学”“幻想”和“小说”视为其三要素。
一般认为英国诗人雪莱之妻玛丽·雪莱(1797—1851)的《弗兰肯斯坦》是第一部科幻小说,法国作家凡尔纳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父。我国高士其等也写过不少优秀科幻小说。
2、作者简介:
星新一,日本东京,坎坷多艰的经历却使他具备了一种对弱肉强食、尔虞我诈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敏锐的洞察力,写出了许多异彩纷呈、从各个角度反映社会现实的微型小说。
星新一的作品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他的作品常常不涉及具体的地点、环境、年代、事件和人名,剔除了那些可能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渐趋陈旧的因素。
星新一认为,作家应当通过作品来说话,把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作品直接交给读者,让读者自己去品味,评判。
代表作:《恶魔天国》、《人造美人》、《声网》、《梦魔的标靶》……
【课堂教学】
一、字词掌握
(略)
二、整体感知
1、课文简介──作者、体裁(问答式)
2、在这里,给大家补充一下有关科幻小说的一些基本知识:科幻小说的关键是想象,想象的关键是构想一个基本点,构想一套基本情节,有了这两个“基本”,想象的翅膀就可以展开了。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整体感知课文,并梳理出本文的基本情节:试用一句话复述课文基本情节。
(基本情节:发现一个深不可测的洞,人们用来倾倒垃圾,最后垃圾飞回来了)
在了解了文章的基本情节后,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本篇小说的基本点究竟是什么?(洞。)那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仔细研究一下,文章中的这个神秘莫测的洞。
三、围绕“洞”深入展开
1、缘起:
洞的出现。
请同学们来说一说,作者是怎么让这个深不可测的洞突然出现的呢?
(作者想出小庙因台风而倒塌。)
2、这是一个怎样的洞?
学生回答(搜索、概括能力)。
(通过句式 “这个洞貌似……,实际……”来表述。)
3、这个洞出现后,出场了哪些人?各有哪些不同的反应?你觉得这是一群怎样的人?并说明理由。
(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⑴ 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的人:
① 村民:“村长还没来得及回答,村民们就异口同声地叫了起来。……‘一个洞有什么稀奇的,现在就送给你吧。’”
② 城市里的居民们:“人们都只愿意在生产性企业或商业公司工作,谁也不愿意天天和各种的垃圾打交。现在人们都认为,这个社会问题将可以由这个洞来解决。”)
⑵ 贪婪,惟利是图的人:
商人:“反反复复地打量着这个洞,眼睛里露出贪婪的目光……专利权。”
⑶ 不懂装懂,死要面子,缺乏探究的科学精神的人:
学者:“他装着镇定自若、胸有成竹的样子关掉了扩音机,用不容置疑的口气吩咐道:‘赶快把它填掉。’”)
4、洞是怎样成为城市垃圾箱的?
(商人的点子)
5、哪些城市的垃圾被扔进了洞里?
(原子能反应堆的废料、机密文件、动物尸体、流浪者尸体、废物、污水、日记本、照片、假钞票、犯罪证据,这些都是现代城市的垃圾,作者列了10种,作了足够的铺叙。)
6、所有的城市垃圾被扔进洞里之后,城市怎么样了?
(“海洋和天空变成了美丽的蔚蓝色,晴空万里,清澈如洗。”)
7、⑴ 整个城市真的干净了吗?(不干净)
⑵ 到底会出来什么?(科幻片──社会伦理片──灾难片)
⑶ 会怎么出来?请同学们为文章续写一个结局。(所有的垃圾都将“喂──出来”)
⑷ 同学们续写的结尾都很不错,那么作者为什么让小说结尾戛然而止呢?
(更强烈的警示意味,发人深省,回味无穷)
8、这个深不可测的洞是作者的幻想吗?或者我们换一种问法:这种洞,在现实生活中存在吗?(明确:课文中这个深不可测的洞,实质上是不存在的,是作者幻想出来的,是虚构的。)
既然不存在这样的洞,那么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又是怎样处理生活垃圾和废气、废水、废渣等废弃物的?
城市的废物和污水排放到海洋里去,以为这样一来就可以漂流得无影无踪,即把大海看作深不可测的洞。人们把废气排向大气中,以为这样一来就可以飘散得无影无踪,即把大气层看作深不可测的洞了──酸雨,臭氧空洞等都出现了。人们的这种无所顾忌地破坏大自然的行为,最终将受到我们自然母亲的惩罚。
9、作者通过本文想揭示什么思想内涵?
(漠视环境污染苟且偷安,终究要自食其果。破坏大自然,必将遭到大自然的报复。破环与报复虽然会相隔一段时间,并非同时发生,但报应终究是要到来的。揭示本文的浅层主旨:保护环境。)
10、文章以“喂──出来”为题有什么好处?
⑴ 前后呼应──因果报应(伏笔)。
⑵ 富有哲理,内涵深刻。
⑶ 警钟长鸣,回荡耳边。
四、回家作业
拟一条有关环境保护的标语。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们班的“007“
- 老师的“特色”
- 我的外教
- 这就是我
- 我恨我是书迷
- 我的妈咪
- 假如我是一名捣蛋大王
- 致妹妹
- “股迷”老爸
- 自我介绍
- 我们班的另类三杰
- 我的孙老师
- 我的同桌冤家
- “辣妹”梁静
- 我
- 内陆地区《养殖水环境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 小议语文教育与德育教育的互相渗透
- 池塘设置网箱养殖水蛭试验
- 泥鳅池塘养殖高产技术要点
- 档案袋评价的优势
- 县级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数据库建设
- 应用型本科高校校内实践教学运行机制及绩效评价研究
- 关于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思考
- 农村小学语文课堂互动的有效性初探
- “任务型”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 数学课堂更需语言美
- 关于传统纹样回纹在软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 浅谈快速阅读
- 黄山太平山药高产栽培技术
-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课堂讨论
- 《诗两首》教学设计7——《未选择的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 《诗两首-未选择的路》教学设计
- 《诗两首》教学设计12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案
-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16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13
- 《诗两首》教学设计8——《未选择的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15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12
- 《诗两首》教学设计11
-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12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11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精讲导读
-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15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