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5
《春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文章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体会其作用。
2、理解文章表现的思乡这一主旨。
【教学重点】
1、品味文章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体会琦君散文结构严谨,写人传神,文笔流畅的特色。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人
(音乐《过新年》)这喜庆热闹的音乐声,仿佛把我们又带回了两个多月前春节。咱们南京今年的春节,因为部分地区烟花的解禁而显得格外热闹,相信同学们一定都度过了一个欢庆祥和的春节。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南京过年时有哪些习俗呢?(同学回答)同学们想不想知道20世纪初在浙江温州一带过年时有哪些风俗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琦君的散文《春酒》。
琦君,1918年出生,现当代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14岁就读于教会中学。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中文系。1949年赴台湾,在司法部门工作了26年,并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后定居美国。琦君以撰写散文开始她的创作生涯。
代表作品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包括《烟愁》、《细纱灯》(获中山文艺创作奖)、《与我同车》、《留予他年说梦痕》、《琦君寄小读者》、《琴心》、《菁姐》、《七月的哀伤》以及《琦君自选集》等。她是著名电视连续剧《橘子红了》的作者。
琦君的作品多以儿童文学为主,大半是以她的家乡──浙江温州为背景,作品中的风土人物勾画出一幅中国农村社会的朴实生活图景。
二、速读课文,找出文中你认为应该注意字音、字形的词语
教师提示要注意的词语:
枸杞(qĭ) 两颊(jiá) 挑剔(tī)
如法炮(páo)制 家醅(pēi)
三、默读课文,然后讨论:
文章主要记叙了哪几件事?
春酒之中凝聚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学生讨论后,明确:
三件事,分别是:喝春酒、喝会酒、炮制八宝酒。写出了家乡的风俗美、人情美,从而表达了作者思乡怀旧之情。
四、研读课文
找出本课中你喜欢的段落或句子,可以是:
最能抒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言最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最细腻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可以是你似曾相识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之,只要说出你喜欢的理由,读出你真挚的感情,你就是最棒的!
教师示范:
“母亲给我在小酒杯底里只倒一点点,我端着、闻着,走来走去,有一次一不小心,跨门槛时跌了一跤,杯子捏在手里,酒却全洒在衣襟上了。抱着小花猫时,它直舔,舔完了就呼呼地睡觉。原来我的小花猫也是个酒仙呢!
评析:这段文字活泼生动,夸张中透着情趣,比喻中透着诙谐,字里行间流露出“我”对春酒的珍视。儿时的欢乐跃然纸上。
五、延伸阅读
千百年来,“乡情”一直是文人们不断吟咏的对象。那些漂泊在异地他乡的游子们,把他们的惆怅和思念家乡、亲人的愁苦寄寓于笔端。于是,这些篇章饱含深情,拨动着后人的心弦。
阅读《芦蒿》,完成后面练习:
芦 蒿
江南三月,雨润烟浓的郊野远村,正是各种野菜当令的时节。其中,最令人难忘的当数芦蒿了。
小的时候,最喜欢的蔬菜就是炒芦蒿了。记得每次都是站在炒锅边,看妈妈把那紫红弯曲的嫩茎在油锅里炒两下,撒点调料装入盘中,一双小手就紧紧捧着,急不可耐地跑向小餐桌,往自己面前一放,一次能吃大半。
芦蒿在南京是真正属于老百姓的,可算得上是“宁粹”了。芬芳温暖的春雨后,铺着青石条的小院,一张方桌几根条凳一碟芦蒿几个畅所欲言的人。然后宴毕,人散,只有芦蒿的清香如故。
在我眼中,芦蒿冰清玉洁,她水生于野,出淤泥而不染;她清新可人,一种独特蒿菊芳香,使她清香扑鼻;她优雅骨感,青翠欲滴,细嫩而长;她温柔体贴,可以清热降火,化痰止咳;她纯朴厚道,最简单的方法——清炒,就能烹制出清香质脆、色泽悦目的美味;她生命力极强,整个长江流域乃至日本、朝鲜、俄罗斯都有她的足迹。俗语说:“正月芦,二月蒿,三月四月当柴烧”,就算到老了,她也熊熊燃烧,发挥自己最后的一份光和热。
我离开南京已经多年了,今年春节,我意外地在一个朋友家看到了一盘精心烹制的芦蒿,依然是那青翠可人的模样,“吃芦蒿的感觉就像是春日坐在小河边闻到春水初涨的味道”。一霎时,记忆里飘满炒芦蒿的清香,也飘满了我的乡愁……
思考题:
1、在众多野菜之中,作者为什么最喜欢芦蒿?
2、文章以“芦蒿”为吟咏对象,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六、写作训练
在这位海外游子的心中,乡情是南京的芦蒿,它承载着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在叶圣陶的笔下,乡情是西湖的莼菜,它寄托着作者深深的追思之意;在王维的诗里,乡情是那南国的红豆,它象征着作者绵绵的相思之梦。那么,“乡情”在你的心里又是什么呢?
请同学们在下句的横线上填写你认为合适的词句,来抒发你读完本文后的感受。(写作功底较强的同学还可以据此为内容,写作一首小诗。)
乡情是________,它_________。
课堂交流。
七、教师总结(配乐朗诵)
春酒
小时侯
过年是一杯甜甜的春酒
酒中浸润着我的幸福与娇羞
长大后
回忆是一杯苦涩的春酒
酒杯载着我满满的情与愁
而如今
到哪里去找我家乡的春酒
清清的香香的 沾着母亲味道的
哪怕是一指甲缝的春酒
故乡的酒
过年的酒
游子心中醉人的酒哟
朋友
别忘了
出门在外
也给自己斟一杯人生的春酒
八、布置作业
收集积累以思乡之情为主题的诗歌或文章(至少三篇)。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开国大典》观后感(6)
- 春天的校园
- 《精彩的篮球赛》
- 《开国大典》观后感
- 《雪孩子》故事梗概
- 《“女孩节”联欢会》
-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 《开国大典》观后感(8)
- 我爱看的革命影视作品3
- 中秋赏月晚会
- 《开国大典》观后感
- 我喜欢的革命影视作品4
- 《开国大典》观后感
- 《开国大典》观后感
- 《开国大典》观后感
-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和思考
- 浅谈路堑高边坡的防护与加固
- “志静气正”琴声幽
- 浅谈山区高速公路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
- 浙江省交通建设市场信用评价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与措施
- 歌曲的艺术表现
- 中提琴演奏的系统工程
- 情之所至,韵自出——论声乐演唱中的情感体现
- 铁路交通运输枢纽系统分析
- 关于我国航空运输服务业的市场结构及价格竞争策略分析
- 浅谈货物列车纵向冲动问题分析研究
- 浅析音乐基础教育中的钢琴伴奏
- 流行音乐进入中小学音乐课堂的思考
- 谈公路建设市场信用体系的构筑
- 《二泉映月》中“鱼咬尾”的运用
- 《荷叶圆圆》随堂练习:提高篇
- 《荷叶圆圆》同步作文:荷叶的故事
- 《荷叶圆圆》重点字词意思以及造句
- 《荷叶圆圆》同步作文:荷叶
- 《荷叶圆圆》考点练兵:小树苗
- 《荷叶圆圆》第二讲义
- 《荷叶圆圆》老师语录
- 《荷叶圆圆》随堂练习:巩固篇
- 《荷叶圆圆》教学重难点
- 《荷叶圆圆》重点字词梳理
- 《荷叶圆圆》教学目标
- 《荷叶圆圆》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 《荷叶圆圆》重点句品读
- 《荷叶圆圆》考点练兵:春天的公园
- 《荷叶圆圆》第一讲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