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6-21
《与朱元思书》教学杂谈
初中语文课本中,每册都安排有两单元的古诗文,其中古文所占较大的比例,这些古文一般篇幅较短,内容较浅显。所描绘之景也易为学生所理解。在教学这些课文时我多采用横向联系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及描绘的意境相似之处,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意境,体会人物思想感情。如在教学《与朱元思书》时,在学生解决字词、初步理解课文之后,抓住“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在作者听来,这里的鸟叫声是多么动听悦耳,仿佛就是一曲美妙婉转的乐曲,而在杜甫笔下所描绘的鸟叫声“恨别鸟惊心”却让人感到心惊肉跳。猿叫更是一种最凄厉,最悲伤的一种动物叫声,《山峡》中郦道元的笔下猿鸣却是“哀转久绝”、“猿鸣三声泪沾裳”。许多人听来都感到悲伤凄凉,而作者却是百听不厌。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们的描绘、感受有如此巨大的反差呢?这样通过比较、分析,使学生对本文作者时心胸开阔,心情舒畅及对人生有较深刻的认识理解得透彻。同时让学生朗读背诵《春望》一诗和《三峡》一文使旧知识得到巩固。
求知本身就是一个激发生动的、不可熄灭的兴趣的最令人赞叹、惊奇的奇异的过程。兴趣与求知欲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课堂实践也证明,当教师把学生的兴趣唤起之后,学生便会思想活跃、思路开拓、思维创新、想象力飞扬。并且突破课堂的界限,走向课外的广阔天地,涉猎更广博的知识领域,一直指向学问的苍穹,以焕发出灿烂的智慧光芒。学生求知欲的引发,我觉得最主要的是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质、基本技能,扩大更新知识、丰富经验。勇于开拓创新,营造新鲜活跃的课堂气氛,打造独具魅力的课堂品牌,让学生对你的每一堂课产生浓厚兴趣,从而引发强烈的求知欲望。
例如:我在教学《与朱元思书》时,设计了一段《万泉河风光》的录相。万泉河的“奇山异水”,让学生骤然生趣,万泉河的“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令学生们赞叹不已、兴奋不已,我及时让学生说出万泉河奇在哪里,白石岭异在何处,学生涌跃发言,从而大大地调动了他们的课堂兴趣。课文中类似的问题都在他们的兴趣中一一化解。
教师的“授之以渔”对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至关重要的。如在文言文《与朱元思书》的课堂教学中,我先布置学生自读,试译全文,由学生的翻译代替传统的串讲,在学生有疑惑之处稍加点拨,学生领悟其意后亦能顺利译成白话文,然后自行解答教师出示的问题,如文章如何描述自富阳至桐庐一带的“奇山异水”?“山”之“奇”之“异”表现在哪些方面,其特征是什么等问题。之后学生自找问题,师生共同答疑解惑。在最后一个环节中,我要求学生设计一个本文的板书,有一个后进生设计如下:
水:清澈湍急
富阳—————————桐庐
山:雄奇轩邈
这个设计虽然没什么“出彩”之处,但当我向全班同学展示时,却获得了一片掌声,要知道,这可是他第一次得到全班同学的认可,这怎么不令人欣慰呢?我请学生对此设计进行评论,一位学生说:“此设计简单明了,表明了从富阳到桐庐一带的山水特点,体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亦表扬了他,肯定了他的设计。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我只是引导、点拨,学生却积极主动地参与了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主体地位得到凸现,真正地“凸“于教师之上。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网络生活
- 菜鸟VS大虾
- 玩枪
- 蛋炒西红柿
- 放风筝
- 我家的吊兰
- 愚人节“自愚”
- 机灵的鱼儿
- 五彩缤纷的童年
- 雨下的女孩
- 童年趣事——扳螃蟹
- 一堂难忘的课
- 放飞童年
- 方便面里的母爱
- 大顶山的愤怒
- 欧盟反倾销公共利益的评价标准及其应用-公共政策论文
- 关于缓解教师职业压力的柔性领导管理策略
- 以偿付能力监管为目的的保险公司审计研究
- 浅议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学习模式
- 我国企业清洁生产审计文献综述
- 经济责任审计目标实现的推动力——审计结果完全公开
- 浅谈现代中学教育中的关键问题与分析
- 浅谈中职英语课堂参与性教学的思考
- 试析美国学校心理学的发展与现状
- 国内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策略-公共政策论文
- 谈谈如何进行盈余管理-公共政策论文
- 公路绿化的作用及其养护管理-公共政策论文
- 如何解决合作社面临的成本支付问题-公共政策论文
- 关于学校心理服务的实践模式分析
- 浅析社会成本控制与管理的涵义和实质-公共政策论文
- 《柳树醒了》教学设计
- 《春雨的色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柳树醒了》教学设计
- 《春雨的色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春雨的色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柳树醒了》教学设计
- 《柳树醒了》教学设计
- 《春雨的色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春雨的色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春雨的色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
- 《春雨的色彩》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 《春雨的色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柳树醒了》教学设计
- 《春雨的色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