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马说》课文背景知识
1、作家作品: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现在河南孟县)人。唐代文学家,散文尤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马说》是其中的一篇短文。
2、背景知识:
“说”,古代一种文体,与现代杂文相似。本篇选自《昌黎先生集》中的《杂说》。《杂说》共四篇,这是第四篇,题目是后人所加。《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795~800)。“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其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守门人)辞焉”。尽管如此,他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下,郁郁不乐,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文章不足200字,却借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在位者的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表达了强烈的愤慨。
关于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战国策》中凡数见。如《楚策四》中记载:春申君收汗明为门客,汗明向他讲了伯乐说马的故事。又据《列子·说符》记载,伯乐曾把比自己更善识马的九方皋推荐给秦穆公。此外,《庄子》、《韩诗外传》均提及伯乐相马事。作者根据以上故事,写了此文。
韩愈青年时代就颇有抱负和才干。他25岁中进土后,长期闲居京城,得不到官职。只得“奔走伺候公卿”,“日求于人,以度时月”(《与李翱书》)。直到10年后,他35岁时,才被召回朝廷正式任职。这种坎坷遭遇正是作者写作这篇文章的思想基础。他从自己的切身经历中,深感朝廷昏暗,体会到统治者对待下层知识分子的不公,也深刻了解了下层知识分子遭受的怨屈和折磨。于是,作者在“物不得其平则鸣”(《送孟东野序》)的思想指导下,联系当时统治集团压抑人才的情况和自身大材小用、屈居下位的处境,写了这篇文章。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清洁工
- 我的同桌
- 爸爸的爱
- 小猪米可
- 无私的爱,是谁给我
- 棒棒糖的风波
- 周末起床交响曲
- 具有个性的我
- 糟糕的英语课
- 我的梦想
- 荫
- 原来每个人都有绰号
- 快乐水果沙拉
- 寻找学校
- 我的小时候
- 开题报告指导老师意见
- 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 如何写开题报告
- 硕士论文开题报告
- 论文开题报告模板
- 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
- 科研课题开题报告
- 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 论文开题报告
- 论文开题报告格式
- 课题开题报告格式
- 开题报告怎么写
-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 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 开题报告书
- 《公输》教学设计
- 《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
- 《雨说》
- 《威尼斯商人》教学设计3
-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 《孟子》两章教学设计3
- 《热爱生命》教学设计
- 《威尼斯商人》教学设计6
- 《蒲柳人家》教学设计
-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
- 《变色龙》教学设计
- 《孟子》两章教学设计
- 《威尼斯商人》教学设计4
-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 《出师表》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