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在九龙湾写下《过伶仃洋》
翻新时间:2023-04-24
文天祥在九龙湾写下《过伶仃洋》
香港虽然位处我国边陲地区,但著名的古迹仍为数不少,而且显示了香港与内地密不可分的历史关系。以元朗新田的“大夫第”为例,谁会想到修筑者会是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族人呢?
南宋末年,蒙古人挥兵入侵南宋,文天祥曾组织义军抗元,与张世杰、陆秀夫两人,合称为“宋亡三杰”。张、陆二人拥立宋帝赵昺,退守广东新会以南的崖山;文天祥则带兵驻守潮州一带。未几,元将张弘范出兵进攻潮州,文天祥兵败,于广东海丰的五坡岭被俘。
文天祥被俘期间,曾到过九龙的官富场(今九龙湾一带),又曾在香港以南的伶仃洋,写下了《过伶仃洋》一诗,留下千古传诵的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就在文天祥等人与元兵交锋期间,不少人南下为逃避战祸,移居广东一带,其中之一就是文氏族人。根据文氏族谱记载,文氏先祖为汉末成都守将,原居四川省,至五代十国时迁至江西。文天祥兵败以后,他的堂弟文天瑞,南迁广东宝安避祸,此后文氏一族就在这里发展安居。及至元末明初,文天瑞五世孙文孟常迁居到香港屯门的老虎坑。此后,文氏的人口繁衍,家势兴旺,部分族人分支到元朗新田和大埔泰亨村、米埔等地,成为新界的五大族之一。
有关文氏的古迹为数不少,其中以文氏显要文颂銮建成的大夫第最为闻名。大夫第位于元朗新田永平村内,建于清朝同治四年,是香港最宏伟和华丽的传统建筑之一。文颂銮为人乐善好施,深得乡里称誉,获朝廷御赐“大夫”一衔,“大夫第”也因此而得名。府第的正厅挂上光绪皇诏书的木刻牌匾,由光绪赐给文颂銮的祖父母和父母。诏书由满、汉两种文字写成,是本港鲜见的珍贵古物,极具历史价值。
呈船形的屋脊和墙头的装饰精巧华丽,色彩鲜艳,各人物的造型多彩多姿,为佛山文如壁于同治四年所制。屋内的装饰同样具观赏价值,其中拱门上法国巴罗克式的花叶浮雕,更道出了当时中西文化交流的一页。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爱椰子树
- 家乡的特产
- 放鞭炮
- 向雷锋学习
- 迎春花开了
- 校园的一角
- 捡石子
- 2050我设计的房子
- 我的刘老师
- 我知道了怎样种蒜苗
- 春游
- 文静的我
- 我喜爱的老师——吴老师
- 游玩雅戈尔动物园
- 粗心的我
- 中国高铁发展滞后而非超前
- 现代高速路不“高速”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 促进学生自我发展的音乐课堂教学评价(1)
- 什么是舞蹈详细内容(1)
- 舞蹈因科技更富有魅力---数字舞蹈初探详细内容(1)
- 关于手风琴普及教育框架之构思(1)
- 汉族秧歌舞蹈与现代审美意识详细内容(1)
- 回应中国高铁建设八大质疑
- 关于歌唱语言发声技术应用于高等师范教学的构想(1)
- 中国高铁自主技术体系领跑世界
- 舞蹈编导法则在群众艺术中详细内容(1)
- 中国高铁的自给自足之路
- 论中国佛教的生态伦理思想详细内容(1)
- 浅析中国高速公路管理体制改革
- 高师声乐课多样化教学刍议(1)
- 《小小的船》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自己去吧》教学设计
- 《四季》教学设计
-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
- 《我多想去看看》教案
- 《阳光》教学设计
- 《雨点儿》教学设计
- 《雪孩子》教学片断及评析
- 《画》教学设计
- 《影子》教学设计
- 《王二小》教学设计
- 《荷叶圆圆》教案
- 《小松鼠找花生》教学设计
- 《自己去吧》教学设计
-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