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6-14
《小石潭记》赏析
这篇山水游记以精炼的语言、铿锵的音节给读者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画,可见可闻可感。在诗情画意中,作者还融合了自身的性格、遭遇,使情融于景。
因参加在政治上比较进步的王叔文集团,柳宗元遭到排斥,被贬永州,一直生活了10年,写出了《永州八记》,本文就是其中之一。
文章第一段,作者以“移步换景”的手法,引领着我们观赏美丽的山水风景。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看到竹林,听到水声,感到快乐,于是决定“伐竹取道”,探个究竟。然后很自然地引出了“小石潭”:水特别清,石头特别多,且形状各异。再看潭上的景物,青青的树加上翠绿的藤蔓,缠在上面,结成一个绿色的网,枝条参差不齐,随风摇曳,更显示出自然之美。
第二段是文章最精彩的一部分。运用特写镜头,以40字描绘出潭水和游鱼的美景。
作者通过具体的事物,用静止和活动的画面本身作形象描绘,没有一字写到水,也没有一点抽象说明,读来如临其境。“皆若空游无所依”,写出水之清,已到了透明的地步。“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写出了鱼的勃勃生机。一静一动,相互映衬,表现了盎然的情趣。“似与游者相乐,”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鱼的快乐之情。当然,这是作者将快乐的心情加到了鱼的身上。
第3段,写通到潭里来的小溪和潭上的景物。
“斗折蛇行”一句,就溪身说,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是静止的。就溪水说,形容它像蛇行那样曲折是流动的。“明灭可见”言简意赅,准确地写出看得见的一段水面映着天光云影而明亮,看不见的一段则暗的情景。
第4段写了小石潭给人的总印象:“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这种静寂一直侵入到人的灵魂里,使人感到无限幽凉。景物的描写结合了作者的心情。这是作者被排挤、被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从中,读者可体会到封建社会进步文人的痛苦心情。
最后一段,交代了同游者,更突出了文章的游记特点。
在写法上,本文除了寓情于景以外,还有以下特点:
1、调动视觉、听觉、触觉,给人以全方位的美感享受:
如“倏尔远逝,往来翕忽”、“如鸣佩环”、“凄神寒骨”等。
2、善用比喻,巧抓特征:
如“斗折蛇行”、“犬牙差互”准确地描绘出事物的个性特征。
3、点明游踪,线索分明:
如“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伐竹取道”、“潭西南而望”、“坐潭上”、“乃记之而去”等。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弟弟
- 爸爸是个“变脸王”
- 美女可怜见电脑变色龙
- 师为幽兰
- 我的超能力老舅
- 我的外婆
- 调侃我班男生
- 最懒惰的人
- 大话表姐
- 我爹
- 雨中,我哭了
- 小小科学家――项宇博
- 女生眼中的男生
- 个子高的Z种好处
- 我所认识的我
- 文言句式之倒装句
- 丝绸之路区域组织建立的可行性研究
- 我国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立法问题研究
- TPP框架下劳工标准问题探析
- 论共同犯罪中的犯罪中止
- 水,以柔克刚
- 万事翻覆如浮云
- 成功与失败之间
- 民事执行检察监督之我见
- 写作时,如何防止跑题
- 修辞手法之排比
- 《儒林外史》鉴赏
- 培养创新意识
- 高中语文月考题
- 写作时,如何避免思维混乱
-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课文原文
- 《梦圆飞天》课文原文
- 《梦圆飞天》同步练习
-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案之四
- 《神奇的克隆》同步练习
-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案之二
-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板书设计
- 五下《古诗两首》教案之一
- 《海伦·凯勒》课堂教学实录之二
- 在想象中读词语——教《春风染绿我们双脚》
-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案之三
- 谈文章的体裁本性
-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案之一
-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案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