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5-20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知识与能力:
⑴ 学习按照一定顺序组织材料和抓住事物特征,用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的方法。
⑵ 了解“如”“若”“似”的不同用法及“以”“为”在文中的用法。
⑶ 体会本文融情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2、过程与方法:
⑴ 介绍作者背景,导入课文。
⑵ 主要采取朗诵法、问答法和点拨法学习本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造成作者忧伤苦闷的原因,对封建官场有一定认识。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1、重点:
⑴ 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⑵ 体会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
2、难点:
树、石、水、鱼的特点及对它们的准确描写。
【教学突破】
这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典范,教学时应该反复领读、齐读、提名读。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了解与作品有关的史实。
2、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准确认读课文下标注的字词。
【教学方法】
点拨法。
【教学过程】
一、简介作者,背景,解题
1、由唐宋八大家中的韩流导入。
2、简介作者,背景,解题:“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二、学生赏读课文
1、范读课文,然后学生朗读课文,圈出生字、生词。
2、指导学生理解文章:
板书:
第一段:写发现小石潭及小石潭的景物。
第二段:写潭水清澈,游鱼活泼。
第三段:写作者探究到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的景物。
第四段:写作者对小潭总的印象和感受。
第五段:记下与作者同游小石潭的人。
3、课堂探究:
⑴ 文中哪些句子写了“石”?请说明理由。
⑵ 文中哪些句子写了“水”?请说明理由。
⑶ 文中的“动”与“静”。
⑷ 文中的“对比”和“烘托”
⑸ 文中的“景与情”
4、教师点拨:
⑴ 文中描绘的景物无不浸透着“石”的气息。“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说明“潭”的确是个“石潭”“如鸣佩环”形容声音嘹亮,说明“石潭”的不一般。“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写出了翠蔓附石而形成的优美形态。“影布石上”借印在石上的鱼影表现水的清澈透明。“凄神寒骨”不尽是石的冰凉,还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境。
⑵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似与游者相乐”这句话正面写出游鱼的生动活泼,从侧面表现了潭水的清澈透明。“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用形象的比喻,写出了小溪的形状。
⑶ 对比: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把怡然不动和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显出鱼的活泼。
三、作业
课后练习二。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门长
- 一堂英语课
-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 小鸟的新家
- 难忘的运动会
- 我爱我的老师
- 父爱无边
- 我的爸爸
- 帽子
- 一双高跟鞋
- 有趣的实验—纸杯烧水
- 欢庆
- 我为您骄傲,我为您自豪
- 打雪仗
- 爸爸“欺负”我
- 实施新《会计法》对税务工作的影响(1)
- 我国生物资产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与独特性(1)
- 新会计准则实施需解决的问题及其对策思考(1)
- 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1)
- 传统会计主体概念辨析(1)
- 会计谨慎性原则的运用及其局限性(1)
- 环境会计的单式记账方法及其运用(1)
- 会计发展:国家化与国际化(1)
- 论网络时代的会计(1)
- 会计职业判断探微(1)
- 我国租赁会计准则的特色研究(1)
- 浅论会计职业判断(1)
- 浅析会计核算实务《企业会计制度》(1)
- 新旧基本准则重大差异的比较(1)
- 浅析会计伦理道德基本原则和基本规范(1)
- 《古诗两首》(春晓、村居)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三
- 《看电视》教学设计一
- 《看电视》教学设计二
-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设计六
- 《古诗两首》(春晓、村居)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二
- 《看电视》教学设计三
- 《看电视》综合资料
- 《看电视》教学设计四
- 《古诗两首》(春晓、村居)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
- 《看电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看电视》教学设计五
- 《胖乎乎的小手》教学设计一
- 《看电视》第一课时教学札记
- 《古诗两首》综合资料
- 《胖乎乎的小手》综合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