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5
《岳阳楼记》问题探究
1、如何理解文章的最后一段?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继喟叹之后,进入对作者奉为楷模的“古仁人之心”的解说。“何哉”的设问,引起下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表示了与上两类人不同的处世方略,不因环境的变化而更易心志,不以个人的得失而喜怒哀乐。入朝做官,则关心黎民百姓,一朝下野,就关心至尊君王,“身处江湖,心存魏阙”。得志与否,都更变不了素志。一席话中连续四处出现“忧”,可见他的忧患之深。“然则何时而乐耶?”再用“然则”转折,提出自己的忧乐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忧在天下人之先,乐在天下人之后。末尾,用排斥性的条件复句,表示一定引此类人为同道,在诘问中表达其志向的坚定不移,语意丰富,语气恳切。这段文字多次出现语气词“嗟夫”“耶”“噫”等,于一唱三叹之中,显示出作者感情的波澜起伏和对信念的执著追求。
2、说说“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两句中的“异”字,分别指什么内容。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异”,是指不同的自然景物引发出的“迁客骚人”不同的感触,即“悲”与“喜”两种不同的心境。“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的“异”,是指古代仁人不同于上述“迁客骚人”,能不受自然风物好坏的影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如何看待《范仲淹》在文章中体现出的思想进步性和局限性?
第一段写道:“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后,“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就说明滕子京在逆境中“不以己悲”,仍然奋发有为地治理政事。“重修岳阳楼”,进一步肯定了他的成绩。作者对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加以肯定和赞扬,表明了作者思想的进步性。最能突出表现这种进步性的是文章的最后一段。此段中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只是赞扬古人,也表明了作者的豁达胸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又充分表达了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这是本文进步性的集中体现。但是,由于时代和社会的局限性,本文也反映出了作者的忠君思想。如“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就反映了这一思想。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可爱的小兔子
- 可爱的小狗
- 小猫咪
- 我的小乌龟
- 外婆家的狗
- 小金鱼
- 小狗灰灰
- 可爱的小白兔
- 可爱的小白鼠
- 小乌龟
- 我家的小鸭
- 小小鸟
- 小鸭子
- 京巴犬
- 小乌龟
- 分析现代农业的发展水平如何提升
- 供电公司市场营销对策研讨
- 分析做大单,不放空炮
- 全面提高行业的社会公信力
- 浅谈销售要懂得倾听艺术
- 谈新经济时代企业市场营销战略新思维
- 分析农民专业合作社市场营销体系建设
- 欧债危机下煤炭企业营销的特殊性
- 做销售最不可取的18种缺点!
- 市场营销实践教育评测模型的实用性
- 加大市场营销迎接市场挑战
- 有关比较优势演变和经济增长究
- 市场营销应用型人才栽培的实践
- 分析不得不看的客户投诉礼仪
- 如何制定有效的渠道政策
- 《钓鱼的启示》内容讲解
- 以“问题”为核心的立体探究──《钓鱼的启示》教学例谈
- 作文:《钓鱼的启示》有感
- 作文:读《钓鱼的启示》有感
- 《钓鱼的启示》词句积累
- 《钓鱼的启示》结构分析
- 《钓鱼的启示》教学案例
- 《钓鱼的启示》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组词
- 《钓鱼的启示》写作特点
- 《钓鱼的启示》教学杂谈
- 《钓鱼的启示》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 《钓鱼的启示》给我的启示
- 《钓鱼的启示》中心思想
- 《钓鱼的启示》课后题解
- 《钓鱼的启示》教学片段与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