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15
《醉翁亭记》中“而”字的妙用
《醉翁亭记》是散文中别出一格特具风采的名篇,也是体现欧阳修散文风格的代表作。历来人们称赞文中多用陈述句,并以二十一个“也”字作句尾,形成一种别致的咏哦句调。我认为除了这个特点之外,还奇妙地用了二十五个个“而”字,使文章流畅优美,从容婉转、娓娓动听。
文中除“已而”一处作表时间词用外,其余的“而”都作连词用。有的连接状语和谓语,帮助描述动作的情状,如“杂然而前陈者”、“起坐而喧哗者”。有的连接两个前后有因果关系的主谓词组,如“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有的用于连接两个谓语,如“往来而不绝者”,把来往的人多与延续时间长两方面紧连。有的连接前后有因果关系的两个谓语,如“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前句使人恍如既看到漫山遍地的野花竞相开放,又闻到鲜花的幽香,后句则使人象在酷暑烈日当空时置身于横柯上蔽的浓荫之中,顿觉凉爽。有的“而”是连接两个句子的,如“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把酿泉的潺潺水声和水从两峰间飞泻直下的气势由“而”紧连,则水之声势并现。反之,若不用“而”,就会使人觉得潺潺水声与水之气势互不相关似的,影响了表达的准确和描述的效果。
文中绝大部分“而”用于顺接,少部分用于逆连。如“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三个加黑的“而”是用于逆连的,把禽鸟之乐、宾客之乐、太守之乐这三种乐在内容上的不同之处委婉含蓄地表现出来了。
文中用二十四个连词“而”,用法随内容之异而多变,作为连词“而”的几种用法基本上有了。
《醉翁亭记》里有许多是骈偶句,“而”字则使这些句子的表达方式灵活多变。如“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与“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都是六字一句,但“而”字的位置不同,句子结构节奏也随之产生变化,不显得呆板。文中第三、四小节是描写山间朝暮、四时不同的景色和人们游山之乐的,共分六层(“朝而往,……而乐亦无穷也”,作为过渡句,不列入层次内。)除第一层和第六层用“……者,……也”句式作结束句外,中间四层都用“……而……者,……也”句式作结束句。每一层最后一句的句式基本一致,但句子长短参差不一,结束句中都用了“而”字,显得整齐中有错落,节奏略有变化。
第四小节中有一处似乎可能用“而”却用了“为”。原句为“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为酒冽。”加黑的“为”若作动词解,则“酿泉为酒”与“临溪而渔”就对不起来了。其实这个“为”该作“而”字解。《古书虚词集释》:“‘为’犹‘而’也”。这两句中的“为”“而”为互文。这样,就与“临溪而渔”对得很工整了。此处“为”作“而”解,则全文实际用了二十六个“而”字。
《醉翁亭记》读来琅琅上口,娓娓动听,这与25个“而”字的运用也是分不开的。“而”字恰到好处的运用,使文章舒缓从容,把作者欣赏“山水之乐得之心”的闲情雅致充分表现出来了。如“朝而往,暮而归”,若去掉“而”,成“朝往,暮归”,就显得紧迫短促,有早上匆匆而去傍晚急急而归之感,插入两个“而”字,就把游玩者欣赏山水之乐的从容之态、欢乐之情、悠雅之兴全表现出来了。文中不少句子由于用了“而”字,语气轻重分明,诵读时极富抑扬顿挫之致。如“临溪而渔”句,重音在谓语“渔”上,读重些,长些,作为状语的“临溪”则读轻些,短些。若不用“而”,成“临溪渔”,不仅别扭滞涩,而且语气轻重不分明。“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读来真使人感到有内在的类似诗歌的那种韵律美。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是一只小甲虫
- 我的小伙伴-张山
- 我要的是头盔
- 小狗你变了
- 虚惊一场
- 我爱我家
- 我和书的故事
- 奇乐农庄一天游
- 藏在我心中的一件事
- 我的家乡变了
- 假如我有一只尼尔斯的鹅
- 这个脑袋里一定有虫
- 讨厌叫我“小子”
- 克隆老妈
- 校运会
- 关于言语行为理论与明星广告的语用失误研究
- 试论人文素质教育观照下的大学语文教学之浅探
- 浅谈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方法初探
- 试论口语课中态势语的训练
- 浅析语言陌生化及其对文学价值实现的影响
- 试论汉语音节结构分析的规范性
- 浅谈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语文教学评价观
- 探析汉字形体理据性在对外汉语词语教学中的应用
- 探讨以西方现代理论方法认识语言理论模型
- 浅析网络语言的特点及其规范
- 浅谈通过言语行为理论透析奥斯汀和塞尔的语言哲学观
- 浅谈关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理论与方法的几点思考
- 浅谈广告语的语用学及文体学特征
- 浅析含意本体论的理论建构
- 论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探究
-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1
-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1
-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2
-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2
- 《梅花魂》教学设计1
-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1
-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2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1
-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3
-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1
-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2
- 《少年闰土》教案3
- 《梅花魂》教学设计2
-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