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是表象,“醉”是实质
翻新时间:2015-12-13
“乐”是表象,“醉”是实质
经查阅有关历史资料得知:欧阳修做滁州太守已是第二次被贬。第一次是1036年因揭露左司谏高若讷的罪责与虚伪,为杜衍、范仲淹辩护而得罪保守派人物,被贬为峡州夷陵县令;这一次是因支持“庆历新政”,在庆历五年(1045年)夏秋间,“谏官钱明逸据流言弹劾欧阳修与外甥女张氏关系暧昧、蓄谋侵吞张家财产。猝不及防的欧阳修百口莫辩,被下到开封府审讯数月。最后虽以‘券既弗明,辩无所验’(《谪滁州制诰》)结案,欧阳修却就此被革职外放滁州(今安徽滁县)太守”(引自高等学校文科教学参考书《中国古代著名文学家》)。
欧阳修在仕途受挫、声誉被毁的景况下,任职偏僻的滁州,其内心之苦痛可想而知。那么到任之后,寄情山水、借酒浇愁已是人之常情,因为欧阳修也是人,且是一个感情丰富的文人墨客。这一点从他的诗词中就可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鸟飞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丰乐亭游春》);“野鸟窥我醉,溪云留我眠。山花徒能笑,不解与我言。唯有岩风来,吹我还醒然”(《题滁州醉翁亭》)。就《醉翁亭记》一文来说,这一点也说得很清楚:“饮少辄醉”“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可见年不过四十的欧阳修初到滁州的一两年间,确实情绪消沉,是个“醉太守”。分析“醉”的原因大概有二:一是借游山玩水逃避现实;借饮酒、醉酒麻醉自己,消解自己内心的痛楚。二是以“醉”来向朝野表明自己蒙受不白之冤、奇耻大辱,抗议朝廷对他的不公。在《醉翁亭记》一文中,作者虽运用了大量的“乐”字,但这实在是一种无奈的乐,是苦涩的乐。因此说,文中的“乐”是表象,“醉”是实质,“痛”是实质。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0年第11期)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 又惹火了“老妈”
- 考试之后
- 身边的数学
- 我的童年
- 楼可霖帮助了我
- 爸爸的期望
- 学英语遇到的困难
- 我的拿手好菜--咸菜炒鸡蛋
- 军训
- 热门话题
- 我的小宝贝——洋娃娃
- 古筝考级
- 哇噻!真有趣
- 干干净净迎新年
- 叠衣服比赛
- 关于超高压调压站与建、构筑物水平距离的探讨
- 燃气管网腐蚀与PE管技术的应用
- 对液化气混空运行的有关问题探讨
- 液化气供应现状于扩大应用的探讨
- 依靠技术手段 安全更换阀门
- 液化石油气管道建设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 改善计量手段,大力降低燃气供销差率
- 中国液化石油气市场:现状和前景
- 香港政府对推广液化石油气出租车的资助
- 加强科学管理确保城市煤气输配管网安全运行
- 北京市天然气置换工作情况介绍
- 地下储罐池沉降与内外管道连接
- 城市燃气调峰与储存问题的分析
- 城镇超高压天然气管线工程设计中几个重点问题的研究
- 进口液化石油气气化器的使用及检修
- 《尊严》教学反思
- 《尊严》观后感
- 孩子的潜能是无限──《尊严》教学随笔
- 《尊严》读后感
- 《尊严》教后反思
- 读《尊严》有感
- 《尊严》多音多义字
- 基于文本,自然生成──《尊严》教学后记
- 自尊无价──读《尊严》有感
- 读《尊严》有感
- 读《尊严》有感
- 读《尊严》有感
- 《尊严》教学杂谈
- 新课程下如何上好语文──《尊严》一课举例
- 《尊严》探究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