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知识扩展> “乐”是表象,“醉”是实质

“乐”是表象,“醉”是实质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5-12-13

“乐”是表象,“醉”是实质

经查阅有关历史资料得知:欧阳修做滁州太守已是第二次被贬。第一次是1036年因揭露左司谏高若讷的罪责与虚伪,为杜衍、范仲淹辩护而得罪保守派人物,被贬为峡州夷陵县令;这一次是因支持“庆历新政”,在庆历五年(1045年)夏秋间,“谏官钱明逸据流言弹劾欧阳修与外甥女张氏关系暧昧、蓄谋侵吞张家财产。猝不及防的欧阳修百口莫辩,被下到开封府审讯数月。最后虽以‘券既弗明,辩无所验’(《谪滁州制诰》)结案,欧阳修却就此被革职外放滁州(今安徽滁县)太守”(引自高等学校文科教学参考书《中国古代著名文学家》)。

欧阳修在仕途受挫、声誉被毁的景况下,任职偏僻的滁州,其内心之苦痛可想而知。那么到任之后,寄情山水、借酒浇愁已是人之常情,因为欧阳修也是人,且是一个感情丰富的文人墨客。这一点从他的诗词中就可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鸟飞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丰乐亭游春》);“野鸟窥我醉,溪云留我眠。山花徒能笑,不解与我言。唯有岩风来,吹我还醒然”(《题滁州醉翁亭》)。就《醉翁亭记》一文来说,这一点也说得很清楚:“饮少辄醉”“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可见年不过四十的欧阳修初到滁州的一两年间,确实情绪消沉,是个“醉太守”。分析“醉”的原因大概有二:一是借游山玩水逃避现实;借饮酒、醉酒麻醉自己,消解自己内心的痛楚。二是以“醉”来向朝野表明自己蒙受不白之冤、奇耻大辱,抗议朝廷对他的不公。在《醉翁亭记》一文中,作者虽运用了大量的“乐”字,但这实在是一种无奈的乐,是苦涩的乐。因此说,文中的“乐”是表象,“醉”是实质,“痛”是实质。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0年第11期)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养蚕
“吾人忧天”
美丽的冰雕世界
我的语文老师
狐狸和乌鸦的故事
捉迷藏
爱在不言中
我的一家
又一年的五月
月食是怎么一回事
童年趣事——落汤猫
保护环境
阳光自述
发明新产品——时空穿梭机
气候领域的关键合作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成效
分析利用水生高等植物净化污水废水
加快培育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建议
减排的软肋
建立健全排放权交易制度
[访谈] 用环保理念改善生产生活方式
西南大旱引发的现实思考
发展绿色经济正当其时
妫水河流域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与示范
如何构建中国排放权交易市场?
世界气候的国际政治学分析
我国需建立健全排放权交易制度
低碳:外部压力下的自身改变
吕忠梅:中国需要环境基本法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之三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之一
《大自然的启示》教学设计之一
《蝙蝠和雷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蝙蝠和雷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斯霞教学设计——《小英雄雨来》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导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之二
《大自然的启示》教学设计之二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之四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之六
《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之一
《大自然的启示》教学设计之三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A、B案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