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诗歌教学贵在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谈
在诗歌教学中,诵读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文中既有“奇丽雪景”,又有“依依别情”,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去体验作者的情感,去探究诗歌的美妙。那么在教学目标完成的同时,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指导好学生的诵读呢?本文拟就以下四个步骤进行分析。
练读知音节。阅读之初,要做的工作便是扫清字音障碍,做到顺畅朗读。首先,要求学生大声朗读全诗,标记把握不准的字音,尤其是特定语境下的字音(如,冷难着着zhuó,锦衾薄薄bó),并在学习小组内予以正音。其次是让学生在自由轻声朗读的过程中探究每句诗的节奏,注意停顿的把握。在此基础之上,要求学生诵读全诗,读出节奏。
品读察情感。“文章不是无情物。”任何一篇文章,都是作者思想感情的流露。这首诗歌既有诗人对北国奇丽雪景的惊喜、热爱之情,也有诗人与“归客”的依依惜别之情。让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去品读描写“雪景”、“别情”的诗句,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品味诗句当中蕴涵的真挚情感。此环节的关键是要让学生反复朗读,重在熟读,犹如读自己的诗歌一样,且要做到明诗意、知诗情。只有这样,才能准确体察诗人的情感,明确全诗的主旨。
精读赏美点。诗歌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大胆去探山寻宝,去发现诗文中的佳妙之处(美点)。《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文中有千古咏雪名句,有余味无穷的依依别情,有美的意象、美的语言、美的手法……放开手脚,让学生自主地探究美点,并在学习小组内品评美点。这一环节同时也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高潮,可分三步完成:一是根据自己的理解精读自己喜欢的诗句,其他同学评议;二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共同探究”小组所选择的美句,看它美在哪?并讨论怎样去读?三是学习小组代表发言,品评诗句。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注意“深化”和“拓展”。
背诵明诗意。绝句、律诗,学生当堂背诵的难度不大,这首“边塞诗”共有十八句,相对来说长了点,但“课堂背诵”的目标必须完成。在“练、品、精读”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自由背诵,轮流背诵,集体背诵”多种形式,通过背诵更进一步达到明确诗意的目的。
诗歌教学必须重视诵读。在诵读的过程中,按照“练读、品读、精读、背诵”的层次,循序渐进,在读中探究,是一条可行的途径。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喜欢花草树木
- 我的绝招
- 家乡的九重山
- 我的爸爸
- 时间
- 我爱书法
- 爬蒙山
- 谁是无敌小书虫
- 第一次独自睡觉
- 新学期的新目标
- 和同学发生的一件事
- 我的家乡
- 我的爸爸
- 我的家乡
- 大扫除
- 论室内公共空间设计与传统文化表达
- 清明节文化的网络传播
- 由《证据的叹息》看犯罪“故意”问题
- 中国传统文化对邓小平廉政思想的影响
- 间谍罪若干问题研析(3)刑法论文(1)
- 论艺术教育中的电脑数码设计艺术与传统文化
- 传统文化元素在网页设计中的运用与思考
- 当代设计与传统文化元素的相关性分析
- 间谍罪若干问题研析(4)刑法论文(1)
- 文化下菜,过年吃点新意思
- 犯罪构成事实研究(4)刑法论文(1)
- 犯罪构成事实研究(3)刑法论文(1)
- “非遗”传统技艺大展元宵节亮相京城
- 由《〈论语〉十则》感悟中国传统文化
- 现代文学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 《掌声》
- 《七颗钻石》这一课的教学
- 《掌声》第二课时教案
- 《掌声》教学设计一
- 《掌声》教学反思
- 《七颗钻石》片断想象
- 《掌声》教学设计二
- 《荷花》教学片断与实录
- 《掌声》学习目标和教材简说
- 《掌声》教学设计三
- 《掌声》(第二教时)教案及反思
- 《掌声》公开课教案、说课稿2
- 《七颗钻石》观摩示范课
- 《掌声》教学建议
- 《掌声》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