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21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课文简析】
这首词是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诗坛的一首杰出的词作。全词借景抒怀──它描写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的北国雪景,纵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
【创意说明】
放弃政治概念式的解读,引领学生在颂读中以鉴赏评点者的姿态,完成对词的内涵、主旨、景致描写、情感抒发的把握,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引导学生创建并探究这首词的阅读效果史。
【教学预设】
一、把握词意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借助注释把握这首词字面上的意思,各用一句话概括上下阙的内容。
明确:上阙描写北国雪景;下阙纵论历代英雄。
2、学生自由朗读,同时找出上下阙的关键词:“望”、“惜”。
二、评点词景
1、点名朗读上阙,思考用词中的诗句回答“望”的范围、景观、变化、胸襟以及“望”而不见的内容。
2、引领学生评点相应的诗句,同时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⑴ 教师示例:
“千里、万里”在“北国”的领起下,吸引着我们的视线,展现出来的辽阔远大不仅在拓展词的境界,为词的进行设置背景,而且与下文的“长城、大河”意象呼应,体现了作者在这样的广阔天地中一定会大有作为的思想感情。
⑵ 提问示例:
“长城”、“大河”,悠久的历史,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这两个意象所具有的历史纵深感与由“北国、千里、万里”具有的空间辽阔感突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⑶ 环节小结:
这里的景物,冰也美,雪也美,高山大河到处美;阴也美,晴也美,红妆素裹分外美。所以这段景物描写哪些是想象的哪些是作者实实在在看到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作者的情感(大气魄)怎样通过这些景物的描写显现出来。
3、有感情地背读上阙。
三、领悟词情
1、推荐朗读下阙,谈一谈作者“惜”之对象、“惜”之原因、“惜”之目的。
2、设问:有人说,下阙中作者无意批评古人,其实表明了对人文景观的赞美?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3、找出诗人直抒胸臆的一句诗,在诵读中体会它的作用。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呼啦圈比赛
- 动物运动会
- 我的妈妈
- 有趣的打转虫
- 感谢(三)
- 有礼貌的小猫咪
- 荷花(一)
- 妈妈的爱
- 感谢(二)
- 暑假乐趣多多多
- 我自己
- 有爱真好
- 我的理想
- 大烟斗
- 爱的教育读后感
- 魏晋南北朝文人歌辞的演唱及其文化功能
- 曾国藩的人力资源开发思想论纲
- 宪法“司法化”的反思与前瞻(3)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从“简约主义”看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的朴素、简约之美
- “味”论内涵的延展
- 传统文化·人文素质·法律规范
- 论社会主义宪政(19)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苗族刺绣的现代意义
- 论郑和下西洋中宗教文化的规范性传播
- 反宪法规则的决定的法律效力(6)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论社会主义宪政(7)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当代思想道德养分
- 赣式古民居发展现状与对策
- 反宪法规则的决定的法律效力(8)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从昆曲的成功传播看中国精神文化遗产的传承
- 《西门豹》教学片断实录与评析
- 《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
- 《找骆驼》教学设计
- 《观潮》第二课时
- 《爬山虎的脚》
- 《赵州桥》教学设计
- 《观潮》
- 《燕子》为例谈看图学文的教学
- 《观潮》(第二课时)说课稿
- 《陶罐和铁罐》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法二例
- 《火烧云》的语言艺术
-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片断
- 《父亲的菜园》教学设计
- 《蝙蝠和雷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