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及重点】
1、学习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对偶;
2、体会词作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描写的形象性,蕴含的深刻性。
3、培养学生阅读才欣赏诗词的能力,体会词作展现的意境、作者表达的感情,从中接受美的熏陶。
4、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
5、理解作者通过对北方雪景的描绘所迸发出的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当今英雄空前的伟大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正音:
分 娆 逊 数 汗
2、解词:
惟余 竞折腰 红装素裹 风骚
3、整体感知:
⑴ 范读全词(或放朗诵录音),学生想象词作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
⑵ 齐读一遍。
⑶ 教师讲解:这首词分上下两阕。上阕写景,下阕议论、抒情。
3、重点学习与训练:
⑴ 学习上阕:
指名学生朗读,提问,上阕分几层意思?理出写景顺序。(分三层。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七名具体写,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艳丽多姿。)
⑵ 逐层分析上阕结构:
① 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景物有何特点?
② “望”字统领到哪一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脉怎会像银蛇在舞动,高原怎么像白象在奔跑?
③ 问题:“须晴日”三句中,哪个字表明是虚写?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⑶ 学习下阕,指名学生朗读,提问:下阕可分几层?
⑷ 逐层理解下阕:
① 问题:为什么说前两句是过渡句?它的作用是什么?
② “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评论了哪几位历史人物?“略”、“稍”有什么作用?“略输”、“稍逊”和“只识”有什么区别?
③ 最后三句有什么含义包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④ 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⑸ 齐读这首词。
4、梳理、总结、扩展:
⑴ 总结这首词的层次与思路。(先引导学生思考,然后教师归纳)词作由写景开始,总──分──总结构。下阕先过渡,由景入情,写历史人物,最后深化开掘。
⑵ 比较阅读:
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写过一首题为《江雪》的诗。
投影: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五言绝句描写了冰封雪冻的千山万径,寒江垂钓的孤独渔夫,言简意深,请同学们分析,这首诗与《沁园春.雪》在感情基调上有什么不同?
学生思考后回答:柳宗元因参加革新运动失败而遭贬,他的政治思想和远大抱负不能实现,内心的苦恼与愤懑反映在诗中,就是那个卓尔不群、孤芳自赏、“独钓寒江雪”的蓑笠翁。而毛泽东的词作大气磅礴,格调高亢,充满了热爱祖国河山、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这种差别,主要是由于作者所处的时代、境遇,特别是胸怀的阔狭造成的。
三、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这首词。
2、根据自己的印象,写一段雪景的文字。字数不限。
【点评】
九年级上册毛泽东《沁园春·雪》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写雪的佳作。上阕描写北国雪景,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下阕议论,评点历史英雄,赞美当代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思想感情。全词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画面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意境壮美雄浑,气势磅礴,感情奔放,胸怀豪迈。阅读这样的佳作,对学生是一次眼睛和心灵的享受。
1、这一篇教学设计从整体看,思路清晰,结构完整,问答之间,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理解课文。
2、教师教学当中,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教学环节中正音,解词,总—分—总结构,修辞手法作用等对学生阅读分析能力的提升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3、周老师在教学当中还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拓展延伸环节,通过文章与柳宗元《江雪》的比较,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欣赏水平。
但是,这一篇教学设计,我觉得还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有所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这里,我们看到的都是教师的分析代替了学生的阅读实践,只不过这类分析是以提问的方式来展开。一方主动,一方被动,这和新课程理念有别。学生看似在积极的回答问题,实际上很难享受到阅读的乐趣。
如何化教师教学生为教师引导学生,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的确是每一个教师应为之付出心血的艰辛的工程。(王南波)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理想
- 我的老师
- 做鸟窝
- 抓小鱼
- 快乐的秋假
- 红领巾流“血”了
- 看电影
- 家乡的小河
- 我与书
- 开心的一天
- 放生
- 我的书包
- “六一”儿童节
- 小乌龟
- 会“唱歌”的杯子
- 服装品牌营销传播体系研究(1)(1)
- 中药业绿色营销新模式的构建与应用(1)
- 深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
- 论钢琴艺术的情感体验
- 高中语文网上阅读与写作教学效果对比测试报告
- 论艺术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 中、低档旅游饭店的市场定位策略(1)
- 浅谈刑事和解制度的构建(1)论文
- 黑色幽默的特点
- 浅谈英语委婉语的交际功能
- 第三道路世紀梦:社会民主主义在中国的历史回顾
- 低价营销策略的成功基础与约束条件(1)
- 探讨我国早教市场现状及营销对策分析
- 在交际中体验成功 在活动中实践语言
- Language and Culture
- 《小白兔和小灰兔》教学设计
- 《棉花姑娘》教学设计
- 《柳树醒了》教学设计
- 《小伙伴》教学设计
-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
- 《夏夜多美》教案设计
- 《四个太阳》教学设计
- 《棉鞋里的阳光》教案设计
- 《司马光》教学设计
- 《小壁虎借尾巴》教案设计
-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教学设计
- 《胖乎乎的小手》教案设计
- 《失物招领》教案设计
- 《两只小狮子》教学设计
- 《松鼠和松果》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