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6-29
《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⑴ 了解朦胧诗及其审美特征。
⑵ 感知诗中“星星”的形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⑶ 诵读,体会诗歌的情景、意蕴和诗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主旨。
⑷ 揣摩语言,品味诗句的丰富内涵。
2、过程方法目标:
⑴ 诵读法。
⑵ 联想想象法。
⑶ 研讨探究法:如对“星星”形象的感悟,可引导学生活跃研讨,提高审美意识。
3、情感目标:
感受时代脉搏,体味生活的美好,激发学生追求希望和光明的信念。
【教学重点】
了解朦胧诗的审美特征;理解诗歌所寄托的诗人的理想和信念。
【教学难点】
体悟“星星”的象征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资料助读
投影:
1、朦胧诗简说。
2、作者简介。
三、诵读,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全诗,学生听读,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2、学生自由诵读全诗.体会诗中的情境意蕴。
3、学生合作探究:
这首诗为什么题为“星星变奏曲”?
教师提示“变奏曲”助读资料。
四、研读揣摩
1、指名学生朗读“谁不愿意……”至“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体会诗中描写的情境,探究问题。
2、学生自由诵读诗歌第二节,思考。
3、学生听读全诗,深入领悟诗歌独特的审美特征。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有人说。一个聪明的民族,是敢于反思敢于自我正视的民族。朦胧诗潮就是对那场文化浩劫的沉痛反思,作为代表诗人之一的江河的诗作灌注了厚重的历史感。《星星变奏曲》即是真正的对于光明的呼唤,温柔的静穆中让人于体验了咸涩的况味和沉重,浓郁的诗情氛围让人轻松中心灵震动。虽然迷茫失落而不失坚定的希望,对于身处逆境的个体,乃至民族,这种信息永远是鲜亮的。
六、布置作业
试仿照这首诗的“如果……如果……”或“谁不愿意……谁不愿意……”的句式写几句诗,表达一种企盼。
【板书设计】
星星变奏曲
江 河
主要意象:星星
(象征光明,向往和追求的理想)
情境:温馨美好→寒冷严酷
内容:向往光明→否定现实(主题不变奏)
【教学后记】
我认为,对于朦胧诗的理解,更需要抓准意象:夜、星星、夜晚、闪烁的声音、朦胧的白丁香、光明……至于诗意,正因为是“朦胧”,不必过于坐实,明白坚定希望、不懈追求大概也就可以了。另外,意境的美,许多学生难理解。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令人敬佩的肖老师
- 我的妈妈
- 我的电脑老师
- 新老师
- 胆小鬼妈妈
- “领导”的儿子
- 我的好妈妈
- 我的好朋友
- 我喜欢的表弟
- 我家的小表妹
- 自我介绍
- 介绍贾老师
- 我的好爸爸
- 我最熟悉的人
- 大胆的我
- 论筛选期飞行学员应激心理及其管理
- 有关铁路工程中的造价管理的研究
- 高职班级管理之凝聚力培养途径探析
- 浅析建筑工程预算的方法与管理
- 浅析电力市场营销及电力优质服务在营销中的作用
- 浅谈如何加强企业机械设备管理
- 成本控制角度的大型企业数控设备备件管理问题浅析
- 多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问题与对策
- 电力通信电源维护管理中的安全理念探究
- 无线远传监测技术在油田生产管理的应用探析
- 基于全过程管理理论的配电项目管理研究
- 文献资源建设促进图书馆文化发展
- 对高校物理实验室管理的探讨
- 泵站结构设计中应该把握的关键问题探析
- 浅析中学数学教学的逻辑特点及解题思维路径
- 小白兔和小灰兔|人教课标版
- 哪座房子最漂亮
- 自己去吧
- 影子
- 自己去吧
- 影子
- 《过桥》教学设计
- 《两只鸟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
- 哪座房子最漂亮
- 我多想去看看
- 爷爷和小树
- 四季
- 《春天来了》教案
- 象鼻桥
- 爷爷和小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