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

《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7-25

《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朦胧诗的特点及背景。

2、感知诗中“星星”的形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3、通过诵读,体会诗歌的情景、意蕴和诗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主旨。

4、激发学生追求希望和光明的信念。

【重点难点】

1、重点是理解诗中所寄托的诗人的理想及了解朦胧诗的特点。

2、难点是“星星”的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

诵读法、联想想象法、讨论探究法。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星星亮了》FLASH,理查德的《星空》。

2、学生查找有关描写星星的诗句、文章片断、歌词乐曲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多媒体播放《星星亮了》)请同学们用心倾听并描述歌手的内心情感。

(学生回答。)

茫茫夜空中闪现的点点光明,令人产生无限遐思。对于经历过心灵劫难的诗人江河来说,“星星”便成了点燃他灵感源的导火索,因此而催生出一曲追求光明的希望之歌──《星星变奏曲》。今天,我们就—起学习这首诗歌。

(板书文题、作者。)

二、朦胧诗

多媒体:

产生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一改新诗明白如话的特点,内容含蓄隽永。它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往往借助象征、比喻、错觉、幻觉等手法,变诗的单一形象为多层次的意象迭加,给诗蒙上一层朦胧色彩,给人以独特的审美感受。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作“朦胧诗”。代表诗人有舒婷、北岛、顾城、江河、于坚等一批在“文革”中成长的青年诗人。

多媒体:

一代人(顾城)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远和近

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

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江河(1949~),“朦胧诗”运动的主将。原名江友泽,北京人。主要作品有《纪念碑》《祖国啊,祖国》,诗集《从这里开始》。诗歌多蕴含着对民族文化和历史现实的思考,创作中多强调主观直觉的感受,是“朦胧诗”。《星星变奏曲》写于1980年,是他的首篇诗作,诗人经历了噩梦般的“文革”十年,目睹了专制的残酷和人情亲情的毁灭,因此诗人对文革的黑暗进行了揭露和反抗。寄托自己美好的梦想,也表达了自己的苦闷和迷惘。表现了经历文化大革命的一代年轻人对历史的沉思。

三、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全诗,学生听读,并用心感受月夜星空的情景。

2、请你找出诗句中出现的一些形象。这些形象可以分成几类?各自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情感氛围?用几个词概括出来。

板书:

第一节

意象:星星、诗、蜜蜂、萤火虫、柔软的晚上、湖、睡莲、春天、鸟、白丁香等。

意境:甜蜜、温馨、自由、芬芳的光明世界。

营造出温情、浪漫、自由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理想热烈向往。

第二节

意象:冻僵的夜、苦难的诗、冰雪、僵硬的土地、被风吹落的瘦小的星星等。

意境:凄苦、寒冷、孤寂、压抑的黑暗现实。

寒冷和残酷的意境,是诗人所厌弃和憎恶,也是对冷酷现实强烈否定。

3、“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柔软得像一片湖/荧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采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比喻。“柔软得像一片湖”,把夜晚的安宁、平静、柔和、温馨和自由在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给人以温柔如梦的美好感觉。

4、“春天,鸟落满枝头/像星星落满天空”这个比喻揭示了怎样的深刻含义?

“鸟落满枝头”,点缀在繁密的树林间,周围环境一定是无人打搅,十分宁静。“星星落满天空”的情景一定出现在晴朗的夜间,虽然星星在视觉上令人感到密集,但并不热闹,从而反衬出心情的宁静、闲适、自在。把“鸟落满枝头”比作“星星落满天空”,形象的揭示了“光明”的美好。

5、“寂寞地燃烧”是什么意思?

在寻求自由和光明的过程中,在周围都是黑暗的时候,只能燃烧自己去寻找光明。寂寞突出了孤独,燃烧代表了牺牲。

6、“每一首诗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此处星星为什么要颤抖呢?

用暗喻的手法,表明“苦难的诗”所受到的束缚,这种不自由带来的就是心灵的寒冷孤寂。星星是不会颤抖的,是生活的压抑和束缚使星星得不到自由,使人心得不到温暖。

四、问题探究

1、诗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怎样的渴望?

星星象征着光明,象征着生活中美好的事物。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他对光明的渴望。

2、两小节诗歌是否有相似或反复的诗句?找出来,看看他们之间有什么不同。

结构上:全诗由两个基本对称的诗节组成,每节16行,都以“如果”的假设句起头,具有一气呵成的气势。都是以“星星”为主要意象,来表现追求光明的主题。基本句式、修辞手法和一些用语也是相同或相近。但诗的下一节与上一节相比,情境、意味发生了变化并形成了强烈的对照,基本句式和一些用语也有所变化。

语言上:都用“如果……谁还需要……谁还会”开头,从第五行起有变化,“谁不愿意”的肯定式变成“谁愿意”的否定式。

3、这首诗为什么题为《星星变奏曲》?

《星星变奏曲》──诗的上下两节,共同以“星星”为主要意象,来表现追求光明的主题,并且结构对称,基本句式、修辞手法和一些用浯也是相同或近似的,因而具有同样的韵律。但诗的下一节与上一节相比,情境、意味发生变化并形成强烈对照,基本句式和—些用语也有所变异。

这种情形就如同音乐,既保持原有的墓本轮廓而又以变化的面貌出现,使上下两节构成主题与变奏的关系。所以,诗题叫“星星变奏曲”,可谓名副其实。

4、主旨:这首朦胧诗,以象征的手法,用星星象征光明,表达对黑暗冰冷的现实的否定,抒发了对理想的向往和追求,以及虽然迷茫失落而不失坚定的希望。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有人说,一个聪明的民族,是敢于反思敢于自我正视的民族。朦胧诗潮就是对那场文化浩劫的沉痛反思,作为代表诗人之一的江河的诗作灌注了厚重的历史感。《星星变奏曲》即是真正的对光明的呼唤,温柔的静穆中让人体验了咸涩的沉重,浓郁的诗情氛围让人轻松中心灵震动。虽然迷茫失落而不失坚定的希望,对于身处逆境的个体,乃至民族,这种信念永远是鲜亮的。

六、拓展

仿照这首诗的“如果……谁不愿意……”或“如果……谁愿意……”的句式写几句诗,表达一种企盼。

例:

如果我们不用准备那些枯燥的考试

谁还需要补课,谁还会

在夜里叹息

寻觅妈妈收缴的童年

谁不愿意

每天

都是一首歌

每个同学都是青春飞动笑声连连

如果我们都可以升入理想的大学

谁还需要补课,谁还会

在寒冷的冬天寂寞的煎熬

在酷热的夏日苦苦的等待

谁愿意

一年又一年

总听到唠叨的话

【板书】

主要意象:星星

(象征光明、向往和追求的理想)

情境:温馨美好 ──>寒冷严酷

主题与变奏

内容:向往光明 ──>否定现实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赞“红叶”
美丽的县委广场
我的语文老师
被误解的滋味
重游天目湖
快乐跳蚤会
爸爸,我想对你说
我的邻居小妹妹
三峡红叶
成长中的快乐
读《命运的秘密》有感
我家的“电毛驴”
伟大的母爱
可爱的小乌龟
信息社会的企业管理创新(1)
管理道德建设探析(1)
BPR与其他管理思想比较、发展探析(1)
论新时期我国中小企业实行绿色管理的重要性(1)
谈新时期我国工业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改革(1)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业务外包研究(1)
授权认知理论及其对管理的启示(1)
我国企业年金投资管理中委托代理关系研究(1)
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对战略管理执行系统的依赖(1)
论我国中小企业的风险管理(1)
基于国际化经营的企业供应链管理策略研究(1)
加强企业管理力度 提升产品绿色竞争力(1)
品牌管理的魅力(1)
论企业人本管理的实现途径(1)
浅析我国石化集团物业管理发展与应对措施(1)
《珍珠鸟》快乐练习:达标训练
《珍珠鸟》快乐练习:同步训练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设计4
《珍珠鸟》教学设计7第二课时
《珍珠鸟》快乐练习:课堂达标(一)
《珍珠鸟》教学设计9
《珍珠鸟》教学设计7第一课时
《地震中的父与子》学习目标和教材简说
《珍珠鸟》教学设计13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设计3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词句解析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设计2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建议
《珍珠鸟》教学设计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