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5-21
《外国诗两首》难句解析
1、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从内容上看,作者把蝈蝈和蛐蛐比作大自然的歌手,把它们的鸣唱比作大自然的诗歌,借以歌颁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和勃勃生机,流露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之情。从结构上看,这句诗领起了写蝈蝈欢唱的内容。
2、当所有的鸟儿因骄阳而昏晕,/隐藏在阴凉的林中,就有一种声音/在新割的草地周围的树篱上飘荡,/那就是蝈蝈的乐音啊!
“骄阳”“阴凉的林中”“新割的草地”“树篱”等景物描写展现了夏天的勃勃生机,烘托了蝈蝈叫声的美妙,传递了作者的喜悦心情。“那就是蝈蝈的乐音啊!”这一感叹的诗句,写出了蝈蝈的乐音的优美动听,流露出作者对“蝈蝈”这一大自然的歌手的赞美之情。
3、它争先/沉醉于盛夏的豪华,它从未感到/自己的喜悦消逝,一旦唱得疲劳了,/便舒适地栖息在可喜的草丛中间。
蝈蝈这位大自然的歌手沉醉在盛夏的豪华里,尽情地歌唱,尽情地喜悦,尽情地栖息。这几行诗从蝈蝈的角度写出了夏天之美,自然之美。
4、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
这句诗与“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相照应,共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这句诗用两个短句构成,外加一个语气词“呀”,所表达的感情更为充沛。这句诗领起了写蛐蛐欢唱的内容。
5、在寂寞的冬天夜晚,当严霜凝成/一片宁静,从炉边就弹起了/蛐蛐的歌儿,在逐渐升高的暖气,/昏昏欲睡中,人们感到那声音/仿佛就是蝈蝈在草茸茸的山上鸣叫。
“在寂寞的冬天夜晚,当严霜凝成/一片宁静”“在逐渐升高的暖气,/昏昏欲睡中”等句,表现了严冬寂寞宁静的冷清景象和家中的温馨气氛,衬托了冬天夜晚“蛐蛐的歌儿”的动听。“人们感到那声音仿佛就是蝈蝈在草茸茸的山上鸣叫”这两行诗在诗人的联想中,将前后两幅画面叠在一起,让冬天“蛐蛐的歌儿”呼应盛夏“蝈蝈的乐音”,在诗人的心灵中交织成一首此起彼伏的“从来不会死亡”“从来没有停息”的“大地的诗歌”。
6、河水悄悄流入梦乡,/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夜莺的歌声沉寂了,/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夜莺的歌声沉寂了”“长脚秧鸡不再欢嚷”等语句,借白天的喧响、热闹、欢嚷衬托了夜晚的沉寂、静谧,不言静而静自现。悄悄流动的河水、幽暗的松林、夜莺、长脚秧鸡构成了一幅和谐美妙的图画,极富田园气息。
7、夜来临,四下一片静,/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明月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只听得溪水轻轻的歌唱”一句以动写静,愈见其静,具有“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之妙。“明月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披上银装”一句写出了夜的柔和、美丽。这几行诗用听觉、视觉写出了夜晚的宁静,描绘了一幅温馨美妙的画面。
8、大河银星万点,/小溪银波微漾。/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也闪着银色光芒。
诗人描写了大河、小溪、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都在月光下熠熠生辉的情景,写出了美丽月夜,表达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9、夜来临,四下一片寂静,/大自然沉浸在梦乡。/明月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夜来临,四下一片寂静”“明月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与第二节诗的内容构成反复,“大自然沉浸在梦乡”与第一节诗中的“河水悄悄流入梦乡”形成照应。这些诗句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以反复的吟咏造成诗的节奏美和旋律美,深化夜的静谧、美丽的氛围,令人更深切地感受到诗人情感的波荡与律动。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下象棋——我的最爱
- 我设计的风筝
- 老鼠和蚂蚱
- 校园的早晨
- 我与大队委无缘
- 说说我的家乡好
- 我的课余生活
- 春到校园
- 白色让我想起......
- 美丽的秋天
- 秋天的早晨
- 学骑车
- 迷人的郊外
- 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叔叔阿姨的一封信
- 我家小白兔
- 浅谈如何营造化学课堂气氛-人教版[整理]
- 关于财政赤字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 中国宪法学方法论的学术倾向与问题意识(1)论文
- 英汉谚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 论正当防卫中的特殊情况(1)论文
- 论行政权限结构与国家所有权(1)
- 新课改中化学实验教学初探
- 对现行司法赔偿制度的思考(1)
- 行政诉讼起诉期限的几个问题(1)
- 新课程标准下开展化学探究性学习的
-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性质辨析(1)
- 国外翻译规范研究述评
- 谈化学课直观教具的使用
- 论让与担保制度的法律构成(1)论文
- 认识毒品人教版
- 《比尾巴》第二课时教案
- 《农业的变化真大》教学设计
- 《蜜蜂引路》
- 《蜜蜂引路》教案
- 《黄山奇石》片断设计
- 《泉水》教学设计
- 《将相和》教案
- 《日月潭》教案
- 《三个儿子》教案
-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设计
- 《从现在开始》教学设计及反思
- 《北京亮起来了》教案
-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
- 《画风》教案设计
- 《风娃娃》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