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0-14
《傅雷家书两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积累词语,掌握“庸碌、凭吊、谀词扶掖、涕泗横流”等词的音义,并学会运用。
⑵ 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情感。
2、能力目标:
⑴ 通过对课文的反复阅读,逐步体悟作者深刻的人生观及对下一代的殷切期望。
⑵ 揣摩语言,进一步理解作者的情怀。
3、情感目标:
人生有坦途,更有坎坷,培养学生在不同的人生境遇中的良好心态。
【教学重点】
1、理解作者对儿子和风细雨式的教诲及循循善诱的一往深情。
2、知道傅雷先生想让自己的儿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较艰深的语句含意及作者对音乐艺术的真切感受。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人生之路并不处处是坦途,它有坎坷,有鲜花。当我们面对不同的人生境遇时,我们又该如何端正自己的心态呢?请看一位前辈,也是一位智者的回答吧。(板书文题。)
二、资料助读
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资料,投影显示傅雷、傅聪影像及傅雷家书手迹。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初步感知文意。词语积累投影:
2、学生齐读课文。
3、提出问题,理清思路。
⑴ 两封信分别是在受信者处在何种情况下而写的?
⑵ 两封信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⑶ 作者在信中倾注了对儿子怎样的一种情怀?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第一封家书,写于儿子精神消沉时,劝慰他如何面对感情创伤,学会泰然处之。
第二封信,写在儿子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被鲜花与掌声簇拥的时候,激励他要谦卑、要勇于攀登艺术的高峰。
4、品读课文,感知文意。
思考:
⑴ 说说傅雷希望儿子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⑵ 从这两封信来看,这种“父子如朋友”的境界,体现在哪里?
教师提示。
四、研读课文,揣摩文中疑难词语,进而把握全文主旨
学生质疑问难,教师选择共性问题组织学生研讨,师生互动,共同探究。讨论结果如下:
1、应当怎样理解文中的“坚强”?
2、如何理解“赤子之心”与“孤独”?
赤子之心,无比纯洁,剔除了纷纭杂念,才可能“体会到前人的心灵”并以之“打动听众的心灵”。艺术的最高境界,人生的最高境界,便都在这里企及了。
五、揣摩语言,理解文章的深沉意蕴,体悟人生
学生自由选例评析,深化对人生境界的体悟。
六、课堂小结
七、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傅雷家书》《贝多芬传》及《约翰·克利斯朵夫》。
2、从课文摘抄几句自认为有深刻含义的话,并简谈看法。
【板书设计】
傅雷家书两则
如何面对 所达目的 第一封信 1、理解挫折
2、平衡心理 泰然处之
3、正视错误
理智分析 坚强 第二封信 1、祝贺
2、艺术无止境
3、从民族文化中吸氧 怀有赤子之心
【教学后记】
1、如果能做到以“情”动人,这篇课文的教学一定成功,把一个父亲的舔犊之情与母爱相连一起作体验,会起到事半功倍之用;
2、对于“坚强”“赤子”的理解,一定要结合学生实际,不妨让学生举己为作证谈谈看法。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游生态园
- “冷面”大王
- 我们的周老师
- 放飞成长的烦恼
- 初夏的夜晚
- 鸭子
- 一张照片
- “五一”劳动节
- 小猫
- 我爱故乡的芒果
- 跳绳比赛
- 海南岛天涯海角之旅
- 秋天
- 我和嘎子比一比
- 怎样画好一个圆
-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原罪思想
- 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价值考察与开发策略
- 中国戏曲晚熟的原因新探
- 法治与执政党的政治权威法律法学研究论文(1)论文
- 宪政的新范式(2)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要加强对政党制度的宪法学研究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归正人员的人权保障问题/王亚西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华文广告制作的影响
- 孟宪忠等人走私伪造的货币案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封建礼教压制之下的人性之美
-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国会组织法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科学视角中的寺院管理制度——禅宗清规
- 试论俞樾学术思想的几点局限
- 奥斯卡传记片审美探寻的特点
- 论中国传统文化对外来文化的消融力
- 《丝绸之路》1
-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 《最后一分钟》
- 《儿童诗两首》
- 《学会看病》
- 《白杨》1
- 《只有一个地球》1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 《草原》
- 《白杨》2
- 《冬阳·童年·骆驼队》
- 《只有一个地球》2
- 《大瀑布的葬礼》
- 《童年的发现》1
- 《童年的发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