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4-17
我所经历的20世纪的实验物理学
6月18日下午,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籍华人丁肇中先生在办公楼礼堂为我校学生作了名为“我所经历的20世纪的实验物理学”的报告会,介绍了他的主要实验成果和科研的一些经验,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丁肇中教授主要从事高能实验物理、基本粒子物理、量子电动力学、γ
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研究。他最杰出的贡献是在1974年,与里希特各自独立地发现了J/ψ粒子。为此,他们共同获得了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972年夏,丁肇中教授的实验小组利用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质子加速器寻找质量在1.5×109eV~5.5×109eV之间的长寿命中性粒子。1974年,他们发现了一个质量约为质子质量3倍(能量为3.1×109eV)的长寿命中性粒子。在公开发表这个发现时,丁教授把这个新粒子取名为J粒子,“J”和汉字“丁”字形相近,寓意是中国人发现的粒子。与此同时,美国人里希特也发现了这种粒子,并取名为ψ粒子。后来人们就把这种粒子称为
J/ψ粒子。J/ψ
粒子具有奇特的性质,其寿命值比预料值大5000倍。这表明它有新的内部结构,不能用当时已知的3种味夸克来解释,而需要引进第四种夸克即粲夸克来解释。J/ψ粒子的发现大大推动了粒子物理学的发展。
丁教授还介绍了他最近的实验项目──阿尔法磁谱仪,用来放置在宇宙空间站上,探测暗物质和反物质的情况。自1928年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Paul.A.M.Dirac)提出反物质的概念以后,反物质长久以来一直被十分关注,反物质的“反”,不仅代表电荷相反,最重要的是物质与反物质相遇可以产生大量的光和热,例如将中子和反中子放在一起,即可以产生大量的光和能量。我们还知道,有百分之九十的宇宙是观察不到的,也就是说暗物质占宇宙空间的百分之九十。那么暗物质是什么呢?它的存在到底有什么意义?科学界的人士众说纷纭,质谱仪通过精确测量太空中的能量分布,有可能通过实验的手段,对这一富有挑战性的重大疑难问题做出一个合理的解释。不管此次大型太空科学实验研究的结果如何,科学界都寄予了很大期望,因为这毕竟是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一次重要努力。而在人类物理科学的进展中,丁教授将有可能成为改写科学研究计划的人物。
报告当中,丁教授多次提起对中国科学家大力支持的感谢,其中包括路甬祥、宋健、严东生、周兴召等著名院士;关于对国际合作的体会,丁教授谈到,各国科学家聚集在一起要有共同的目标和兴趣,才能够具有凝聚力去完成高度严谨的合作项目;要有重要的题目,才能引起参加者的高度重视;要有对科学和人类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为科学忘我工作的献身精神。对于在实验当中贡献大的国家要有优先权,使他在国际上得到公认。
最后,丁教授谈到,前沿科学的门一旦打开,一切都是发现于未知,你不知道你会得到什么,但是,我们相信,恒久而坚定的探索必然会给人类带来生命与未来的回报。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给校长的一封建议信
- 我的同班同学
- 新学期新打算新希望新目标
- 难忘的一天(母亲的爱)
- 让生命淋淋雨
- 让人力车成为浦口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 难忘的儿童节
- 春游公园
- 我爱星空
- 今天,我真倒霉!
- 萤火虫儿
- 父子情深
- 冬眠
- 我当了一天小老板
- 人要奋斗——读《养花》有感
- 试析研究生培养环境的创新研究
- 试析拓展留学生教育的思考
- 试析民办高校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之刍议
- 试析“科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采矿工程专业的实践
- 简论独立学院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其实现途径
- 试析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导体制的现状及优化思路
- 浅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试论高校后勤管理改革中的思考和探索
- 试论全面质量管理的全日制自考助学教育质量保障研究
- 简论新时期加强高校贫困生成才教育的对策研究
- 简论提高大学生廉洁教育实效性的方法和途径
- 浅析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对策探讨
- 浅论地方综合性大学实现教育国际化的特色资源
- 试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
- 简论终身教育理念下的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
-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
-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
-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
- 《醉翁亭记》复习课教学设计
-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
-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
-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
-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
-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
-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
-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
-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
-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
-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
-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