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肇中与诺贝尔物理学奖
翻新时间:2023-08-04
丁肇中与诺贝尔物理学奖
丁肇中是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1974年11月12日,他和他的实验小组利用美国海文实验室的质子加速器发现了一个质量约为质子质量3倍的长寿命中性粒子,在公开发表这个发现时,丁肇中把这个新粒子取名为J粒子,“J”和“丁”字形相近,寓意这是中国人发现的粒子。与此同时,美国人里稀特也发现了这种粒子。因此,丁肇中和里稀特共同获得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J”粒子具有奇特的性质,其寿命值比预料值大约5000倍;这表明它有新的内部结构,不能用当时已知的3种夸克来解释,需要引进第四种夸克来解释。这一发现大大地推动了粒子物理学的发展,为人类认识微观世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被称之为“物理学的十一月革命”
1977年秋,丁肇中访华期间,向邓小平建议中国科学院派遣物理学家参加他的实验小组工作。自1978年1月他迎接第一个中国物理学家小组迄今十年来,已有上百人到他的身边。他说:“与中国的合作令人满意。”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 过春节
- 说说我的家
- 我的老师
- 奶奶的生日
- 画鼻子游戏
- 聪明的小猴
- 雨中散步
- 大家的梦
- 奶奶的劳动
- 投沙包大战
- 我喜欢的照片
- 雪
- 大闸蟹
- 我的妹妹
- 小闹钟
- 都市题材电视电影的喜剧化类型
- 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1)论文
- 环境民事侵权同质赔偿原则之局限性分析(1)论文
- 主持人与电视节目策划
- 新技术环境下著作权审判的基础(1)论文
- 论环境民事责任体制(下)(1)论文
- 依法加强对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的司法保护
- 构建环境合同制度(1)论文
- 数字环境下恢复著作权利益平衡的基本思路(1)论文
- 电视新闻的宣传艺术特征分析
- 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的保护(1)论文
- 电子商务合同公证的法律问题(1)论文
- 初探环境侵权中的新型公平关系(1)论文
- 网络环境下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探讨(1)论文
- 依法加强对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的司法保护(1)论文
- 《阳光》教学设计12
- 《影子》教学设计9
- 《影子》教学设计8
- 《阳光》教学设计11
- 《影子》教学设计12
- 《影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
- 《影子》教学设计11
- 《影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影子》教学设计1
- 《阳光》教学设计13
- 《影子》教学设计13
- 《比尾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
- 《影子》教学设计10
- 《影子》教学设计7
- 《比尾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