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3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重点难点突破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运用摆事实的论证方法进行论证的?
[分析:此题一是考查学生从文章中提出关键信息的能力,二是理解本文所选事例在文中的作用,从而加深对摆事实论证方法的认识。]
参考答案:
本文的论点是: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为论证这一论点,作者采用了摆事实的论证方法。如课文第四节,举了明朝大学问家王阳明“格物”以失败告终的事例,很好地证明了在我国古代“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被埋没了的观点。王阳明的失败,是由于他的“格物”并不是真正的实验,是不理解“格物致知”真正意义的必然结果。课文第十二节,举“我”初到美国学物理不知所措的生活经历,雄辩地证明了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告诉人们“格物”即实验精神在科学研究上的重要性,为“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这一中心论点提供事实论据。
2、作者说:“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请从科学史上选举事例进行证明。
[分析:此题既是考查学生的知识积累情况,又是训练学生对摆事实论证方法的运用。关键要注意紧扣论点选举恰当事例。]
参考答案:
物理学史上,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为了驳倒亚里士多德的物体下跌的速度和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观点,在比萨斜塔上同时抛下两个材料相同、重量不同的物体的实验,证明了不同重量的物体在空气中自由降落时,重量与下降速度无关,不同重量的物体以同样速度落地的结论。
3、文中说“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想一想,“在个人行动上”为什么也要重视实验精神呢?在你的学习生活中,该怎样培养“格物致知”精神?
[分析:此题意在引导学生对课文作深入理解,在理解掌握课文论述的道理的基础上,努力做到学以致用。]
参考答案:
第一问:由于个人行动不是盲目的行动,总要有一定的思想,一定的理念作指导。这思想、理念,也“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定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那就需要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判断力。
第二问:略。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当检测卷发下来的时候
- 擦书桌
- 月亮池美景
- 暖水袋
- 我家的小黄雀儿
- 续写《一束鲜花》
- 观赏春节晚会
- 续《一束鲜花》
- 故乡的山
- 春天
- 我爱我的书
- 春天真好
- 学校的松树
- 登香山
- “小当家”做饭
- 我国CPA审计收费问题的根源
- 会计师事务所出资方式、组织形式与审计收费
- 浅谈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能转变(下)
- 新准则下企业收入审计的新思路
- 浅谈企业会计报表审计中涉税问题处理
- 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及其防范.
- 论可持续发展背景下民间环境审计的发展(下)
- 从Simunic模型看我国审计定价现状(下)
-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结合初探(上)
- 强化公司治理机制 完善内部审计工作
- 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论可持续发展背景下民间环境审计的发展(上)
- 关于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审计风险的探讨(下)
- 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的异同
- 内部审计沟通方式及其有效性和及时性的研究
- 李大钊“少年中国”主义的形成与转变
- 关于比喻
- 李大钊:从“效法洪秀全”到“再造中华”
- 浅谈《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一文中的比喻说理
- 李大钊政论的风格
- 关于五四运动
- 从创建中国共产党到英勇献身
- 李大钊就义
- 李大钊:为中国引来天火
- 张作霖杀害李大钊经过
- 李大钊:从关心青年到领导“五·四”运动
- 李大钊与五四运动
- 谁为李大钊办丧事
-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
- 谁是逮捕李大钊的真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