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3-27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

2、理解文章的论证方法。

3、学习编写阅读提纲。

【重点难点】

1、重点:

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

学习编写阅读提纲。

2、难点:理解文章的论证方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格物:推究事物的道理。

致知:求知,得到知识。

诚意:真心。使自己的思想诚恳。

正心:端正心思。

修身:旧时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齐家:整齐家政。

抽象:不能具体经验到的,笼统的;空洞的。

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

一帆风顺: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

2、阅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的问题。

二、导入

1、作者简介:

丁肇中(1936~)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36年1月27日出生于美国密执安州的安阿伯,当时他的父亲在密执安大学念书,后来到台湾大学任教。青少年时期,丁肇中是在祖国大陆和台湾度过的,在国内念完小学和中学后,到美国密执安大学学习,1959年获得工程学士学位,1960年获得科学硕士学位,1962年获得(物理学)哲学博士学位。1963年以福特基金研究生的身分到瑞士日内瓦欧州核研究中心从事原子弹的研究工作,1964年回到美国,担任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讲师,第二年提升为助理教授。1969年提升为物理学教授。1977年被委任为《核仪器与方法》编辑委员会委员,也是美国、意大利等地物理学会会员,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美国密执安等大学授予荣誉科学博士学位。1976年因在电磁力探索上发现J/4粒子获诺贝尔物理学奖金。目前,丁肇中教授仍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任职。他曾多次回国探亲,对祖国的科学事业极为关心。在他领导的实验小组里,中国派去的同志约占半数,这些科学工作者在他精心指导下正从事基本粒子的研究工作。

2、导语:

有人说中国的孩子“高分低能”“会读书不会研究”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问题出在哪里呢?丁肇中教授的文章会给我们极大的启发。

三、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讨论编写阅读提纲。

讨论并归纳:可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三个部分来列提纲。

第一部分(l~2段):提出问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要格物致知。

第二部分(3~12段):分析问题。

第一层(3~5段):分析中国教育不重视格物致知的社会根源。举例王阳明的格物是格已,这种观点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

第二层(6~10段):分析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第三层(11~12段):分析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中国学生的现状以

“我”举例。

第三部分:解决问题。强调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的意义并对我们这一代提出希望。

2、提问:丁肇中教授在文章中指出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讨论并归纳:要有格物致知精神。

3、提问:“格物致知”出至哪里,它的意思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格物致知”出至《四书·大学》原文:“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齐家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丁教授引用“格物致知”的意思是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也就是通过实验得到知识。

4、提问: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却的原因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5、提问:〈大学〉里讲的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目的是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6、提问:这个目的与丁教授讲的格物致知的目的一样不一样?

讨论并归纳:不一样。丁教授讲的目的是通过实验得到新知识。这才是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

7、提问:第4段举王阳明“格物”失败的例子证明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王阳明的“格物”实是“格已”,而不是研究万物的道理,这是无用的,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证明传统的中国教育的目的是不正确。

8、提问: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在哪里?

讨论并归纳:只有通过实地实验才能得到新的知识。

9、提问:实验的过程应该是怎样的?

讨论并归纳:实验的过程应该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

10、提问:第8段举研究竹子的例子证明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举研究竹子证明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动手栽种、研究生长过程、科学的观察。

11、提问:第9段讲的是什么道理?

讨论并归纳:实验的过程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而是需要小心具体的计划,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

12、提问: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中国学生的现状是什么样的?

讨论并归纳。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功课成绩很好不会做研究。

13、提问:第12段举我个人的经验证明了什么?这是什么论证?

讨论并归纳:举我个人的经验证明光“用功”埋头读书,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属于举例论证。

14、提问:为什么说当今社会需要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讨论并归纳: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

15、提问:丁教授认为〈四书〉中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第一,寻求真理的堆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像力的有计划的探索。

16、提问:讨论练习二。

【课后记】

本文就中国学生的现状,指出格物致知的重要性和真正意义,希望我们这一代要培养实验的精神。文章用举事例讲道理论证了中心论点。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家乡的广场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快乐的体验
中山公园的四季之美
王乔,我想对你说
新学期新打算
我家的小猫咪
实践活动收获多
囊萤映雪读后感
除夕之夜
家乡的初秋
我的新语文老师
灭蚊记
苹果流浪记
游 青 海湖
学校雨雪天气应急预案
小学防暴雪应急预案
电梯应急救援预案
小学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防盗处置应急预案
学校意外伤害应急预案
学校处置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触电事故应急处理与救援预案
学校食物中毒事故安全应急预案
食物中毒事故应急处理与救援预案
公司关于甲型HINI流感防控工作应急预案
大学院系甲型HINI流感防控预案
坍塌倒塌事故应急处理与救援预案
小学防震减灾应急预案
社区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试论共同抵押民法论文(1)
论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财政政策选择
浅论缔约过失责任与违约责任的区分民法论文(1)
谈以财政政策为主导支援灾后重建
夫妻侵权责任探微民法论文(1)
试谈税收征管社会化
合同法缔约过失责任初探民法论文(1)
统一合同法制订中的若干疑难问题探讨(下)民法论文(1)
论专利侵权责任民法论文(1)
中国国债规模和投资风险分析
论违约责任民法论文(1)
论缔约过失责任民法论文(1)
略论缔约过失责任民法论文(1)
浅谈税务数据挖掘与深度利用
可持续发展与绿色税收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威尼斯的小艇》课后反思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反思
《杨氏之子》 教材解读
《杨氏之子》教学反思
《草船借箭》之教案
《月球之谜》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给予树》说课稿
《赵州桥》教学设计示例一
《杨氏之子》教后反思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火烧云》教学方案设计
《鸟的天堂》
《草原》教学设计
《花钟》教学案例
《杨氏之子》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