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5-12-13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

2、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3、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了解议论文的常识;

4、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设想】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自主读书的习惯,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整体上把握两篇短文的内容,比较两篇短文的语言特点;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在自读中质疑、提问、主动探究;强调学生在比较阅读和拓展学习掌握阅读方法,培养创新能力。

【教学时数】

总计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谈读书》课文内容理解。

一、导入:名言导入

名言“知识就是力量”,知道是谁说的吗?(培根)而知识又从何而来?现在我们看看,在《谈读书》一文中,培根给我们谈了些什么?

二、课文研讨:整体把握《谈读书》内容理解

这篇随笔的写法不同一般,它论述的范围相当广泛,但语言十分简练,几乎一句就是一个观点。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先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的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重点阐述读书的好处。而后从反面指出读书中的三种偏向,并论述读书和经验的关系:相互补充、相辅相成。最后指出只有明察事理的人才能够读书用书,而用书的智慧是在观察生活中得来的。

第二,从“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到“始能无知而显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指出读书要仔细思考,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仅限于文字推求。主张对不同的书采用不同的读法,或选读,或浏览,或通读,或精读,有的书可只读摘要。在分析读书、讨论和作文的不同作用后,提倡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

第三,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结尾,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先说明各种学科的书籍,阅读后都有塑造性格的作用;再说明人的精神上的缺陷,可以用读书来弥补,就像身体百病,可以用运动驱除一样。

三、再读课文,研究本文的写法特点

培根是著名的散文家,他的随笔对英国以至世界影响都很大。培根的随笔,风格平易流畅,笔法灵活,语言警辟。全文好似一篇谈话,富于针对性,是一位洞察世事人情的饱学之士,对世人的谆谆告诫。

作者运用比喻说理。例如,“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来说明读书对人的天赋的作用。这样写,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作者运用排比说理。例如,“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又如,“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这样写,所说的道理十分显豁,读起来富于气势,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

作者运用对比说理。正面说了以后,再从反面来说,使说理更加全面、有力。例如,文章开头从正面说了读书的目的,接着又从反面说了读书的三种偏向。又如,文章的最后一个层次,先从正面说读书可以塑造人的性格,又从反面说读书可以弥补性格、精神上的缺陷。

四、用同样的方法,自学课文《不求甚解》

第二课时

学习课文《不求甚解》,作业练习。

一、导入新课

二、课文研讨:整体把握《不求甚解》内容理解

这篇杂文是一篇驳论,在批驳别人观点的过程中,又阐述了自己的主张。

作者在第一段摆出了要批驳的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在第二段,从“不求甚解”的出处入手,说明人们曲解了“不求甚解”的意思。陶渊明的读书态度是正确的,值得我们学习。

第三段,全面分析陶渊明的读书态度。首先,要养成“好读书”这个习惯。只有“好读书”,才能谈到“求甚解”这个问题。其次,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而“会意”十分不易。所以陶渊明每有“会意”,就十分高兴。

第四段,说明因为“会意”不易,所以陶渊明只好说“不求甚解”。指出“不求甚解”有两层含义,一是表示虚心,因为书不一定都能读懂,就承认“不求甚解”。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固执一点,而是了解大意。

第五段,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以普列汉诺夫为例,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求甚解”,实际上做了许多曲解。今天我们读经典著作,一定要虚心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第六段,介绍古人就是以“不求甚解”态度读书的。举了诸葛亮的例子。诸葛亮读书是“观其大略”,比徐庶等人“多于精熟”高明,知识面更广,了解问题更全面。

第七段,全面解释“不求甚解”,从反面说,“不求甚解”不是马马虎虎,很不认真。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

第八段,紧接上一段的意思,说明陆象山的语录的意思,也是不因小失大,与“不求甚解”的意思相似。

最后一段,强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因为书籍不是一下子就能读懂的。

总之,这篇杂文全面解释了陶渊明的原话,揭示了陶渊明“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并以此为根据,对否定“不求甚解”的观点作了否定。在批驳过程中阐述的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读书要虚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的正面主张,也就顺理成章地立起来了。

三、课后问题探究

2~1、观点:读书能够塑造人的性格。用归纳法证明观点。先列举六门学科的作用,最后加以归纳。

2~2、观点:读书能够弥补人精神上的缺陷。用比喻证明观点。

4、《谈读书》中名言警句迭出,让学生积累下来,好处多多。这些名言警句一般都没有进行论证,但都是从生活中来的,着实可信。

四、小结

五、作业练习

1、本文生字词听写积累。

2、加横线的字注音,再解释词语。

狡黠( ):

滞碍( ):

文采藻饰 ):

吹毛求疵( ):

3、摘抄《谈读书》一文中你最喜爱的名言警句,并试着给它配上一两个论据。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除夕之夜
游 青 海湖
囊萤映雪读后感
家乡的广场
灭蚊记
中山公园的四季之美
苹果流浪记
我家的小猫咪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王乔,我想对你说
实践活动收获多
我的新语文老师
新学期新打算
快乐的体验
家乡的初秋
学校处置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食物中毒事故应急处理与救援预案
小学防震减灾应急预案
社区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大学院系甲型HINI流感防控预案
学校意外伤害应急预案
电梯应急救援预案
公司关于甲型HINI流感防控工作应急预案
坍塌倒塌事故应急处理与救援预案
小学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触电事故应急处理与救援预案
小学防暴雪应急预案
学校雨雪天气应急预案
防盗处置应急预案
学校食物中毒事故安全应急预案
试谈税收征管社会化
论缔约过失责任民法论文(1)
论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财政政策选择
合同法缔约过失责任初探民法论文(1)
论专利侵权责任民法论文(1)
略论缔约过失责任民法论文(1)
试论共同抵押民法论文(1)
论违约责任民法论文(1)
浅论缔约过失责任与违约责任的区分民法论文(1)
谈以财政政策为主导支援灾后重建
统一合同法制订中的若干疑难问题探讨(下)民法论文(1)
夫妻侵权责任探微民法论文(1)
浅谈税务数据挖掘与深度利用
可持续发展与绿色税收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中国国债规模和投资风险分析
《给予树》说课稿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鸟的天堂》
《杨氏之子》 教材解读
《威尼斯的小艇》课后反思
《草船借箭》之教案
《草原》教学设计
《杨氏之子》教后反思
《花钟》教学案例
《赵州桥》教学设计示例一
《火烧云》教学方案设计
《杨氏之子》 教案
《月球之谜》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反思
《杨氏之子》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