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设计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设计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09-03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1、课文的背景材料比较复杂,涉及的历史事实和社会知识较多,除引导学生认真掌握注解外,教师要查询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图片,并制作成课件,以备学习时交流之用。

2、课文内涵非常丰厚,它不只是告诉我们中国人没有失去自信力,它还包含着中国人中的一部分的确早已“失掉”它和另一部分自古就有自信力(不存在“失掉”的问题),以及只有后者才能反映整体本质等复杂内容。估计初三的学生对本文的理解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学生的质疑问难应贯穿学生学习的全过程。

3、本文是一篇很有特色的驳论,不同于常规的议论文。按部就班的分析难有好的效果,可尝试采用洋思经验“先学后教”“自学、合作、探究”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反驳艺术。

【学习目标】

1、了解时代背景,学习鲁迅对中国社会的深刻观察和高超的论辩艺术。

2、学习作者是怎样用驳论和立论相结合的方法驳斥错误观点的,体会杂文的艺术感染力。

3、感受学习鲁迅高度的民族责任感和强烈的爱国热情。

【学习重点】

1、学习作者是怎样用驳论和立论相结合的方法驳斥错误观点的,体会杂文的艺术感染力。

2、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深层含义。

【学习方法及程序】

1、查议论文常识。(2分钟)

2、出示课件,了解背景,揭题,围题质疑,确立目标。(5分钟)

3、自主读书,合作交流,形成知识网络。(15分钟)

4、质疑问难,合作释疑。(10分钟)

5、课堂检测,了解学情。(13分钟)

【学习过程】

一、查议论文常识

1、论文的论证方式可分为哪两类?

2、驳论可从那三方面入手?

二、出示课件,了解背景,揭题,围题质疑,确立目标

1、出示课件,了解背景:

⑴ 本文写于1934年9月25日,“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际。中国近代史本来就是一部中国人的失败史、屈辱史,“九·一八”事变更使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所以,《大公报》上那些代表性的论调深刻地反映了时代的失败心理,决不是偶然的个别的街谈巷议。鲁迅捕捉住这一论调进行深入剖析,是极有现实意义的。

⑵ 《大公报》:课文批驳的论点出自《大公报》社论,对此,课文已作注解;但《大公报》是怎样一份报纸却未加说明。以前有的分析文章认为《大公报》是国民党的喉舌,发表此社论是为反动政府开脱罪责,看来提得过分。《大公报》是“在资产阶级、上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中有广泛影响”的一份报纸,并非国民党直接控制。被课文所批驳的这一论点在当时的群众中也确有一定的市场。

2、启发:

题目是什么句式?怎样变为陈述句?由此可推测对方观点是什么?

3、围题质疑,确立目标(设想有以下问题):

⑴ 对方的论据、论点是什么?

⑵ 作者是怎样批驳的?

① 开始作者直接反驳了敌人的论点、论据还是论证?驳论主要阐明什么观点?

② 后来作者确立了什么论点进行间接反驳?用什么来证明自己的论点?

③ 最后作者得出了什么结论?

学生若问不出,教师可启发补充。

(问题以课件出示,旨在帮学生确立目标。)

三、自主读书,合作交流,形成知识网络

教师巡视,参与交流,并用课件帮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部分号 自然段号 在论证过程中所起作用 所揭示的要旨 一 1、2 揭示对方论点及其论据。 暗示对方的论证以偏概念。 二 3、4、5 从驳斥对方的论证入手分析对方的论据不能证明对方的论点。 指出悲观论者早就失掉自信力,只有“他信力”现在则是在发展为“自欺力”。 三 6、7、8 摆出另一方面的论据证明正确的论点,间接反驳对方的论点。 指出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四 9

作出结论。 指出要论中国人自信力的有无要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要去看地底下。

四、质疑问难,合作释疑

学生有可能提出的问题,举要如下(课件出示):

1、“中国人”的含义?

2、“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各指什么?

3、国民党为什么删去加点字?

4、“状元宰相”、“地底下”指什么?

5、鲁迅写此文有什么目的?语言有什么特色?

6、“自信力”“他信力”“自欺力”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设计说明: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提出的问题,是教师确立教学重点,寻找教学突破口的重要依据。同时,学生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表现。旨在让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深层含义,体会杂文的艺术感染力,感受学习鲁迅高度的民族责任感和强烈的爱国热情。)

五、课堂检测,了解学情

课件出示:

原文: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 却也是事实。

1、文章用极简炼的文字勾画出 种形象。

2、这几种形象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原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3、⑴ “埋头苦干的人”是指: 。

⑵ “拼命硬干的人”是指: 。

⑶ “为民请命的人”是指: 。

⑷ “舍身求法的人”是指: 。

(设计说明:旨在强化本节课所学,使学生当堂内容当堂掌握,做到“堂堂清”,减轻学生负担,减负不减质。)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的新语文老师
我家的小猫咪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中山公园的四季之美
家乡的初秋
快乐的体验
游 青 海湖
实践活动收获多
家乡的广场
苹果流浪记
除夕之夜
灭蚊记
囊萤映雪读后感
王乔,我想对你说
新学期新打算
触电事故应急处理与救援预案
学校食物中毒事故安全应急预案
学校处置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小学防暴雪应急预案
防盗处置应急预案
小学防震减灾应急预案
学校意外伤害应急预案
公司关于甲型HINI流感防控工作应急预案
坍塌倒塌事故应急处理与救援预案
学校雨雪天气应急预案
社区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小学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大学院系甲型HINI流感防控预案
食物中毒事故应急处理与救援预案
电梯应急救援预案
浅谈税务数据挖掘与深度利用
论违约责任民法论文(1)
谈以财政政策为主导支援灾后重建
试谈税收征管社会化
论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财政政策选择
略论缔约过失责任民法论文(1)
论缔约过失责任民法论文(1)
夫妻侵权责任探微民法论文(1)
统一合同法制订中的若干疑难问题探讨(下)民法论文(1)
合同法缔约过失责任初探民法论文(1)
可持续发展与绿色税收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试论共同抵押民法论文(1)
浅论缔约过失责任与违约责任的区分民法论文(1)
中国国债规模和投资风险分析
论专利侵权责任民法论文(1)
《杨氏之子》教学反思
《赵州桥》教学设计示例一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反思
《威尼斯的小艇》课后反思
《花钟》教学案例
《杨氏之子》 教材解读
《草原》教学设计
《杨氏之子》 教案
《杨氏之子》教后反思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之教案
《火烧云》教学方案设计
《月球之谜》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给予树》说课稿
《鸟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