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范进中举》学习思路
本文是清代著名章回体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一篇,围绕范进中举这一情节,描写了周围各色人极尽趋炎附势的丑态,看似荒诞的故事,却真实深刻地反映出封建科举制度对人们心灵的毒害。范进中举发疯就像现代小说的黑色荒诞一样,揭露了封建专制的黑暗和残害民族国家的罪恶。学习时,首先要理解本文的主题,把握人物性格;其次,要仔细揣摩作者独到的语言特色,尤其是对人物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文笔辛辣、犀利,具有极强的讽刺意味。
文中作者塑造了范进这个典型形象,引人深思。在科举制度盛行的文化背景中,读书人是怎样一年又一年地跋涉在科举漫漫长途上,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心灵、人格又是怎样受到巨大的扭曲。由范进这样一个个案,我们可以想像当时很多读书人共同的命运。造成这种悲剧的原因不是他们个人,而是那个腐朽黑暗的社会制度,作者并不是采取很尖锐的批判的态度,而是采取客观的、冷静的描写方式,在这种描写当中,让读者在笑的同时感受到深沉的悲哀。学习本文可以使同学们进一步了解当时的社会制度,了解清代的社会文化和读书人的社会状况。可以说,从范进的身上,我们可以察觉到明清之际中国衰落的些许原因。一个民族的知识分子,应该是这个民族思想上的灵魂,这个灵魂被窒息、被扼杀,这个民族也就没有了生机,没有了希望。另外,还要学习本文高超的讽刺艺术。
学习本文宜采用整体感知──前后对比──局部分析──得出结论的方式,理解领悟课文的思想内容,品味语言,通过对比、夸张来达到讽刺效果的艺术特色。
1、鲜明形象的人物语言。本文善于运用人物的语言刻画人物的性格。文中胡屠户说的、骂的、训斥的、恭维的话,占了很大的篇幅,通过语言的描写,把这个市侩形象栩栩如生地勾画了出来;范进的语言也随着他的身份、地位的变化而不同:从中举前“唯唯连声”到中举后自恃高人一等;张静斋拜见范进那些表示最亲密友谊的话语,充分表现出这个做过官僚的乡绅的圆滑与世故。
2、运用夸张、对比的手法进行讽刺。范进中举惊喜得发疯,情节夸张但不失真,“中举发疯”的人士虽不是普遍现象却也是“会有的实情”,因而是真实可信的。当时的读书人热衷“举业”,一旦功名到手就如醉如痴,惊喜若狂。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加以夸张的描写,具有尖刻的讽刺效果。对比手法主要运用于描写胡屠户这个人物。作者写了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他前倨后恭、欺贫爱富、趋炎附势的庸俗典型的世俗性格跃然纸上。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是智慧宝宝
- 书是我的好朋友
- 读书
- 老鹰捉小鸡
- 樟树
- 我的妈妈
- 北京,加油
- 桂花树
- 我的老师
- 南昌
- 我的爷爷
- 棕树
- 买葡萄
- 投篮大比拼
- 四只鸡
- 某冬期施工方案策划纲要
- 建筑制图与审图
- 浅谈钢筋工程的施工要点及质量控制
- 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内容
- 小城镇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与解决措施探讨
- 地下商业建筑空间的发展及意义
- 迅速提高看图识图能力
- 工程技术人员的十大忠告
- 土木工程学子就业方向在哪里
- 浅谈价值工程在建设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 关于《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50353
- 如何快速看懂结构施工图
- 浅谈钢结构建筑的绿色施工
- 建筑工程常用术语解释
- 人防电站施工图总结
- 《画家和牧童》 教案讲义2
-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趣闻故事
- 《画家和牧童》 趣闻故事
- 《画家和牧童》随堂练习 提高篇
- 《画家和牧童》 教案讲义1
- 《画家和牧童》 训练素材
- 《画家和牧童》 写作指导
- 《画家和牧童》 重难点分析
- 《画家和牧童》 相关材料
- 《我为你骄傲》随堂练习 巩固篇
- 《我为你骄傲》 重难点分析
- 《我为你骄傲》 教师语录
- 《画家和牧童》 教师语录
- 《我为你骄傲》 知识点精析
- 《画家和牧童》 范文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