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5
曹雪芹为何不写吸烟
烟草之嗜在清代初期,已到了“皆含长管而火吞之”的地步了。举例为证:死于1718年的孔尚任在《桃花扇》中,写过樵夫和皂隶敲火吸烟的情节;清代还有个故事:一个旗人嗜烟酒,有人对他开玩笑地说:如果让你做鱼熊之选,你是戒烟还是戒酒?答曰:戒酒。与曹雪芹同时的宗室诗人永忠也有诗云:“烟草亦乡风,吹嘘借管铜。寒宵偏利旅,一朵远分红”。看来,曹雪芹生活的时代,吸烟普遍当是事实。
然而,曹雪芹笔下写了四、五百人,雅至琴棋书画诗酒花;俗到柴米油盐酱醋茶;甚至嫖男,通奸、同性恋都写到了,唯独不写吸烟何也?
有研究者撰文:“是因为曹雪芹觉得吸烟有损于风雅高致,因而不屑为它多动自己的生花妙笔。”此答,愚见未能成为曹雪芹的知音,因为“烟酒不分家”,“举家食粥酒常赊”的曹雪芹,酒喝得那么没德性,岂能认为吸烟有损风雅呢?那么是什么原因呢?答曰与政治有关!《红楼梦》是一部政治历史小说,微言中有大义。这一点,毛泽东早有秋毫之察,就连曹雪芹同时的文人瑶华也慧眼识珠,曾道:“《红楼梦》非传世小说,余闻之久矣,而终不欲一见;恐其中有碍语也。”
那么,曹雪芹笔下的政治是什么呢?一言以蔽之,揭露从1644年到1744年这一百年清皇室内幕的秘史及生活的腐败,矛头直指封建皇权。鉴于“大明天子今重见,且把壶儿撂一旁”,“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等文字狱的教训,曹雪芹写书竭力回避“胡”“清”等敏感的字眼,以免授人以柄。因此,他不能写吸烟。这倒不是当时吸烟犯什么忌讳,而是能暴露出写的是清朝的事情。
大家明白,吸烟是清代八旗上层生活的一大习俗,这从民间谚语中可识一斑。如东北三大怪:窗户纸糊在外,养活孩子吊起来,十七八岁的姑娘叼着大烟袋。你想、连大姑娘都吸烟,足见满族旗人的发祥地吸烟之风气。如“脑袋上长翎,胳膊上跑马,嘴里冒烟”。这是说,当年八旗入关后,民人对他们顶戴花翎,衣着马蹄袖,嘴里吸烟看不惯,以怪物目之。“新媳妇过门,烟荷包随身”。旗人有敬烟礼俗:平时居家,炕上放一烟笸罗,内置烟袋数杆,以备来客敬烟。特别是新媳妇过门时,要带着自绣的烟荷包,一则表示心灵手巧,一则好为长辈敬烟,敬了烟好拿敬烟钱。……如此说来,倘使《红楼梦》写了吸烟情节无疑会暴露书中的故事写的是清朝八旗贵族的事情,这会给作者带来什么后果,读者自知。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可笑的是,那位高鹗对曹雪芹的用心全然不知,竟在101回中补写了薛宝钗为凤姐装烟的情节,真是二姑娘梳头──多一抿子。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做汤圆
- 我为妈妈自豪
- 注意安全
- 成语比赛
- 游中山陵
- 变
- 红烛
- 善待今天
- 种小鸟
- 老师,您真好
- 空手而归
- 批评
- 一束菊花寄深情
- 我要飞
- 写成语比赛
- 析大一新生贫困认定工作探讨
- 试析行使教师惩戒权的基本原则
- 试论高校二级党建工作目标管理的意义和基本要求
- 关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探究
- 关于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实践
- 试析近十年我国高校学分制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 简析以真实英语教材实施小学转岗英语教师培训
- 关于大学生专业承诺研究
- 试析机械专业新生的TRIZ概论教学实践
- 关于“概论”课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初探
- 关于学生社团对大学生社会化的作用机制及建设路径研究
- 关于国外大学与中小学合作培训教师的新模式及其启示
- 关于高校共青团实践育人工作探讨
- 试析地方本科院校公选课课程体系构建的模式
- 试论中外合作院校德育现状分析及方向定位
- 《诗五首》教学杂谈
- 毛泽东与蒋介石的诗词较量
- 《行路难(其一)》教学设计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
- 《沁园春·雪》有关资料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反思
-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古典诗歌教学新平台──《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札记
- “群童”真的是“盗贼”吗──一堂古典诗歌教学课的启示与思考
-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 关于《沁园春·雪》的写作和发表情况──咏雪词的写作和发表
- 诗歌教学贵在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谈
- 《行路难(其一)》教学设计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反思
- 《行路难(其一)》课堂教学实录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