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18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学习本文,加深对《红楼梦》艺术成就的了解,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高超手法。

2、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从而深入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

【教学重点】

香菱的性格及其给我们的启示。

【教学难点】

作者在香菱身上所寄托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1、学生:

熟读课文,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2、教师:

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学方式】

阅读、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

《红楼梦》第五回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翻看相册时只见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后面书云: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大家知道这首判词说的是谁吗?

2、介绍主人公香菱及作者曹雪芹:

学生根据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自由介绍,老师适当补充、评价。

3、整体感知:

自读全文,识记生字词。

思考下列问题:本文的主要人物是谁?重要的人物还有几个?注意在文中画出能表现人物性格的语句。

学生自主思考,小组内交流、合作探究,教师巡回指导,精讲点拨。

4、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导学:

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

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二、讨论、解疑

要求学生写下讨论笔记,把研讨中的代表性和有难度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提出来。全班讨论,得出结论。必要进教师加以点拨。(最好按文章段落先后顺序提问,教师灵活把握,如重点问题尚未提出,可由教师提出。)

问题组:(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定)

A、概括香菱学诗的过程。

B、香菱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C、课文中的林黛玉有怎样的性格特征?如何理解?

D、香菱学诗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E、本文的写作特点?

F、通过塑造香菱这一形象,寄予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G、有人说:“红楼梦既是女性的赞歌,又是女性的悲歌”,试作分析。

三、拓展赏析

1、下面是香菱试作的第三稿(即“梦中所得”那一首),仔细品味一番,说说跟前两稿相比,这首诗好在什么地方?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婵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喝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椅栏。

博得嫦娥应自问,何缘不使求团圆。

注:诗的主旨是写离别之情。首联写月光及月的形体;颔联写月下之景;颈联写思念亲友之情,表达了作者的孩单感觉;尾联归结合诗主旨。

2、从香菱学诗取得成功一事中,你觉得哪些内容对你的阅读和写作有启发?请用事例阐述自己的看法。

四、小结

1、学生小结:

通过对本文的学习,你学到了感悟到了什么?

2、教师小结:

A、内容总结:这篇课文记叙了香菱学诗的经过,表现了香菱不但好学乐学,而且善学昔学,终以自己的努力,取得骄人成绩的治学精神。

B、方法归纳:通过语言,动作描写和侧面描写等刻画人物形象。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爱学校的大杨树
洗书
义卖
快乐的陀螺大赛
难忘的运动会
三八节
这种做法太不该
小白兔森林历险记
孙悟空来到“鸟巢”
清晨的思想
给黑板"化妆"
我就是我
保卫辽宁
珍惜时间
有趣的事
天门运管处民主评议行风“回头看”工作总结
“双高普九”自查汇报
XX乡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阶段总结
初中物理科教学工作总结
XX镇2005年度减轻农民负担工作总结
XX镇财政所2005年度工作总结
先进性教育总结报告
体育教学工作总结
***建筑公司第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整改提高阶段工作总结
“四五”普法工作小结
××××公司二OO四年上半年组织工作小结
2005年xx县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小结
初任公务员年终小结(法院)
财政局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启动小结
县电信分公司民主评议行风工作小结
个人所得税在征管中的表现
我国典型地区区域竞争力初步研究
加入WTO后的中国税收负担与经济增长
能力和创新论:考察地区经济增长的新视角
二手房交易征税与公平税收立法
加入WTO与我国的税制改革
加入WTO后促进企业出口的财税对策
探讨中国税权的划分问题
开征遗产税和赠与税的必要性探讨
论如何建立高效率的税收征管模式
中国税收立法问题研究(上)
税收公平准则与所得税制的审视
我国竞争就业机制的形成和完善
企业并购重组中的税收理论与实践
论中美公路税收及我国公路税收发展
“挑促织”中的“挑”该怎么读──《夜书所见》教学有感
风筝的发展
无需太多表白,贵在倾心以待──《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堂反思
《夜书所见》教学设计
古诗教学中的主题建构──《夜书所见》教学有感
《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片断赏析
《风筝》教学展示 参考图片
《古诗两首》片断赏析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导入
诗歌鉴赏多向思维示例──兼谈《夜书所见》的思想感情和表现手法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杂谈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