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01
《唐睢不辱使命》鉴赏分析
从社会发展的总趋势看,秦统一天下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和进步性。但在具体的历史进程和历史事件中,往往又有其曲折性和特殊性。因此本文所表现的虽然不一定都是历史事实,而唐雎在骄横的秦王面前,不胆怯,不慌张,以弱胜强,抗命拒侮,热爱国家,捍卫国土,其精神还是十分可贵的。作者描写这一斗勇斗智的故事,层次分明,结构完整。第一段可说是故事的开端。秦王以其强大灭韩亡魏,想乘势吞并安陵。但不便明说,就用诈骗手段胁迫安陵君,以五百里之地换五十里之地,这分明是一个骗局。却也充分表现出秦王的骄诈和狂妄。安陵君的回话不卑不亢,颇为得体,先肯定,后否定,表面肯定,实际否定,言之成理,寸土不让,这便引起了矛盾的产生。第二段,可说是故事的发展。秦王一计不成,又生一计,“骗”不成就“压”。他当着唐雎面指责安陵君“不听寡人”、“逆寡人”、“轻寡人”,语言骄横,气势压人。唐雎的回答语言斩截,理直气壮,毫不畏惧。这便引起了矛盾的发展。第三段,可说是故事的高潮。秦王气势汹汹的“压”人之计同样未能奏效,又使出了一计:以武力相恫吓。说要“伏尸百万,
流血千里”。唐雎针锋相对,要“伏尸二人,流血五步”,效法专诸等布衣之士,誓与秦王同归于尽。这便引起了矛盾激化。第四段,可说是故事的结束。秦王“骗”、“压”、“吓”的伎俩连连失败,嚣张的气焰节节低下,由主动渐渐转为被动,而唐雎则理足气盛,斗志弥坚,愈斗愈勇,由被动步步转为主动,最后决心以死抗争,以死殉国,使秦王被迫认输,长跪道歉,矛盾终于解决,唐雎胜利完成使命。
本文在艺术表现上,也有明显特色。
其一,对话传神。全文四段中除了有四五句是叙述或描写外,其他都是人物对话。通过生动的对话表现了人物性格。比如前三段秦王的话一次比一次凶,一次比一次蛮横。在第一段中,他想以五百里之地换五十里的安陵,说“安陵君其许寡人”,有希望、劝告的语气。而到第二段对话中,则明显地暴露出凶相,以责问的语气加罪于人,说安陵君“不听寡人”,“逆寡人”,“轻寡人”。到第三段对话中,则更进一步,磨刀霍霍,语气中充满杀机,说要“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可是到第四段对话中,秦王则丑相百出,对唐雎左一个“先生”,右一个“先生”,语气卑下,连连求饶。仅从秦王的这些对话中。就可充分看出他奸诈凶横而又外强中干的性格。
其二,反衬强烈。这篇文章主要是写秦王和唐雎两个对立的人物。为了突显人物形象,作品有意以互为反衬的方法刻画秦王和唐雎。秦王狡诈、狂妄、凶残但又贪生怕死。而唐雎则相反。面对秦王挑衅性的责问:“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毫不慌张。连连否定:“否,非若是也。”而且沉着自若地反问秦王:“岂直五百里哉?”面对秦王杀气腾腾的恫吓,唐雎镇定而机智地列举“布衣之怒”向秦王示威,并且要效法“三子”,“与臣而将四矣”!在其滔滔的言语之间,激荡着凛然正气,充分表现出敢于献身、勇于报国的英雄气概。最后竟使恫吓唐雎的秦王,反被唐雎的英勇所吓倒,哭丧着脸,“长跪而谢之”。两相对比,反衬强烈,各自的性格特征,都跃然于纸上。
其三,剪裁精当。这篇文章,总共只有三百多字,由于作者善于精心剪裁,删繁就简,突出中心,所以能成功地描写了一个生动完整的故事,刻画了两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全篇情节清朗,结构严谨,主题明晰,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充满了戏剧趣味,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后世小说的雏形。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对爸爸妈妈的看法
- 我是“懒猫”
- “捣蛋鬼”小玄
- ‘数字人’
- 自我介绍
- 我的“虫”之家
- 我们班的“三大男高音”
- 我最喜欢的人
- 我的老爸
- 我的“谗猫“弟弟
- 我真酷
- 爷爷,我想对你说
- 多性老妈之“幼稚”性
- 爱“创造发明”的小表妹
- 班“五星“榜
- 撒播阳光耀心灵
- 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如何培养
- 农村校长困扰在困惑中前行
- “315”让我的课堂更精彩
-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 如何使用和保管好学校体育器材
- 竞技健美操新规则对成套创编的影响
- 《水溶液中离子反应》的有关问题
- 心理暗示训练对提高罚篮命中率的作用及其运用
- 解决基层教研中的真问题
- 如何把“以人为本”的含义写进“学校管理”之中
- 开设“韩味厨房”
- 留守儿童教育已成为普遍性社会问题
- 计算机在基础化学实验当中的应用
- 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好切口
- 斑羚飞渡教学设计
- 狼教学设计示例2
- 荒岛余生教学设计ABC
- 《斑羚飞渡》教案
-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
- 《观舞记》(学案)
- 《马》教学设计
- 《真正的英雄》教学设计
- 《音乐巨人贝多芬》
-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 登上地球之巅教学设计
- 《华南虎》教学设计
- 荒岛余生教学设计
- 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
- 登上地球之巅教学设计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