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三顾茅庐了吗?
翻新时间:2015-12-13
刘备三顾茅庐了吗?
千百年来,“三顾茅庐”成为求贤若渴,尊重人才的代名词。然而,魏人鱼豢所著《魏略》认为,诸葛亮归附刘备乃是“亮诣备”的结果。
当时,刘备依附荆州牧刘表,屯兵于樊城。刘表懦弱无能,不晓军事,曹操雄心勃勃,欲统一全国。诸葛亮预见曹操会攻击荆州,便北行见备,陈
述方针大计。刘备初见诸葛亮,以其年少,态度冷淡。不料,诸葛亮分析时局,提出“游户自实以益兵众”的对策,且头头是道,深合刘备之意。刘备“由此知亮有英略,乃以上客礼之”。
西晋司马彪《九州春秋》也有相同记载。由此,人们对“三顾茅庐”说产生了怀疑:建安十二年(207年),诸葛亮才是个27岁的青年,已有一定实力的“皇叔”刘备,岂肯如此屈尊?诸葛亮既然有鸿鹄之志,何必对刘备的前“两顾”避而不见?
长期以来,由于三国故事有浓厚的传奇色彩,也由于刘备求贤若渴、谦逊待人的风度,更符合社会心理,因此“三顾茅庐”说压倒“亮诣备”说而广为流传。至于历史的本来面目究竟如何,还要进行考证。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 白羊座的我
- 我是个历史谜
- 她是我哥们儿
- 家庭主“夫‘‘
- 忆・外婆
- 我想对李瀚说
- 老师的笑容
- 可爱的陈帅
- 开心果老爸
- 爱“念经”的老爸
- 当瘦子的n种好处
- 童年趣事
- 篮球哥哥
- 旧友
- 小朱=小猪?
- 浅析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正义理论
- 试论我国刑法中期待可能性若干基本问题
- 论人大质询权的法律完善
- 程序正义在国外的实践及启示
- 浅议我国死刑废止之路
- 法律规避的定性及其效力问题的研究
- 论我国司法公信力的实现
- 损害的结构:从概念到体系
- 信访司法分流是信访法治化的应有之义
- 过失共犯之“过失正犯”探讨
- 浅谈如何完善建安企业权钱交易的监督机制
- 沿海地区填海造地的现状和分析
- 死刑精神鉴定强制提起程序之理论分析
- 论中国死刑存废与人权保障
- 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的法律问题探析
- 《月亮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月亮湾》教学设计之二
- 《月亮湾》教学设计之三
- 《谁的本领大》教学设计之一
- 《蚕姑娘》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月亮湾》教学设计之一
-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之五
- 《练习1》教学设计
- 《穿山甲问路》教学设计
- 《伞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之二
- 《快乐的节日》教学设计之一
- 《谁的本领大》教学设计之二
- 《狐假虎威》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