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26
《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
这是苏轼四十岁(熙宁八年)在密州作的一首记射猎的词。苏轼写射猎的诗词不只是这一首,与此同时,他写了《祭常山回小猎》及《和梅户曹会猎铁沟》等数首诗。
上片“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三句,是说自己有少年人的豪情,左手牵着黄狗,右臂举着苍鹰去打猎(《梁书·张充传》:“充少时出猎,左手臂鹰,右手牵狗”)。“锦帽”两句,写出打猎的阵容(“锦帽”是锦蒙帽。“貂裘”是貂鼠裘)。“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是以孙权自比,说全城人都跟着去看他射虎(“孙郎”指孙权。孙权曾亲自射虎,马被虎伤,权用双戟掷过去,虎为倒退。见《三国志》)。
下片写自己的雄心壮志。“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三句说自己虽然已经有了白发,但是尚有豪放开朗的心胸。“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是用《汉书·张冯汲郑冯传》的故事(汉文帝时,云中太守魏尚获罪被削职,冯唐谏文帝不应该为了小过失罢免魏尚,文帝就派他持节去赦魏尚)。苏轼是以魏尚自比,希望朝廷把边事委托他。末了“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是说为了抵抗西北的敌人,要把弓拉得如圆月一样去参加战斗。
与此词同时,苏轼写过一首《祭常山回小猎》,诗中云:“圣朝若用西凉簿,白羽犹能效一挥。”也说自己犹能挥白羽扇退敌(西凉簿:用西凉州主簿谢艾事,艾本书生,善用兵,故以此自比。见查注苏诗引《乌台诗案》)。还有一首《和梅户曹会猎铁沟》诗,开头两句说:“山西从古说三明,谁信儒冠也捍城”(“三明”用《后汉书·皇甫张段列传》:颖字纪明,初与皇甫威明、张然明并知名显达。京师称为“凉州三明”),都是表示自己虽然是一个书生,也要为国戍边抗敌。
这首词一洗绮罗香泽之态,突破了晚唐以来儿女情词的局限。词中不但描写了打猎时的壮阔场景,同时也表现了他要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
在作这词的后几天,苏轼有《与鲜于子骏简》云:“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可见这首《江城子》可能是他第一次作豪放词的尝试。查朱孝臧先生的苏词编年,此词之前果然不曾见豪放之作;他的豪放作品代表作如《念奴娇》《水调歌头》诸词,皆作于这首《江城子》之后。于此,我认为这首词可以说是苏轼最早的一首豪放词。从宋词的发展看来,在范仲淹那首《渔家傲》之后,苏轼这词是豪放词派中一首很值得重视的作品。
──选自《宋词鉴赏辞典》,北京燕山出版社1987年版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平江游记
- 最后的王族
- 永远的音乐灵魂——献给贝多芬
- 我的哥哥
- “小气”的外公
- 窗口的灯光,学习的榜样
- 我的老师
- 书法小能手
- 老妈是影后
- 人老心不老
- 我心目中英雄
- 我的老师——师恩难忘
- 我的同桌
- 象前斗智
- 《数码宝贝3》中的恶梦制造者
- 关注德育过程的真实性与生活化
- 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的关系辨析
- 近年来台湾电影中的乡土文化研究
- 德育工作的科学性来自哪里
- 德育的实效性如何体现
- 开区域音乐文化研究之先河
- 倡导德育工作“三融合”
- 岭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
- 中学德育重在抓学生的养成教育
- 浅谈如何提高中职学校德育课的教学效果
- 外国文学与文化研究
- 以美辅德 以德育人
- 中职机电教学与德育教育探究
- 中职语文教材中融入企业优秀文化研究
- 关于《搜神记》中的民间文化研究
- 第二册荷花淀
- 第二册荷花淀
- 第二册说“木叶”
- 第二册荷花淀
- 第二册装在套子里的人
- 第二册拿来主义
- 第二册装在套子里的人
- 第二册荷花淀
- 第二册拿来主义
- 第一册劝学
- 第二册荷花淀
- 第二册说“木叶”
- 第二册说“木叶”
- 第二册边城
- 第二册边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