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网络,让语文课“立体化”──《诗两首》教学笔记
翻新时间:2023-05-08
利用网络,让语文课“立体化”──《诗两首》教学笔记
今天上现代诗歌单元,第一课是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和余光中的《乡愁》。两篇诗歌,短小而蕴含深情。朗诵是把握现代诗歌节奏和领悟作者深沉情感的第一步,但我的朗诵水准,实在不敢恭维,太一般了。面对此种情况,我灵机一动,何不把其上成网络赏析课。
今天的课堂上,我才发现,我的“灵机一动”将这节课完全立体化了。
到了机房(中学部机房有课,我临时借用小学部机房),我先布置任务:首先,在网上查找艾青和余光中的资料,将其阅读、筛选后,转发到自己博客上;其次,在网上找一、二段赏析这两首诗歌的文字读一读;最后,要求学有余力的学生,在网上找到这两位作者的图像,想办法传到自己的博客上,和文字相配合。
在学生完成这些任务的同时,我反复播放着这两首诗歌的朗诵。每一首诗歌的播放次数都在7遍以上。
【课后自评】
1、利用了网络丰富的教学资源,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的积极性是在班里上课无法比拟的。
2、课堂完全立体化了,这是这节课的亮点。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知觉──动手(操作微机在网上找寻),动脑(设计博客版面、看网上评析文章);视觉(网络阅读),听觉(听我给播放的朗诵)
(这里的听是不是一种有意注意,而是一种无意注意中的潜移默化。在多遍播放中,学生听也得听,不听也在你的耳边萦绕。)
3、将语文课中诗歌的赏析引向一个广阔的天地,不再局限在教师讲授狭小的空间内。学生可以在网络上按教师规定的主题,自由驰骋。学生点击的页面不一样,看到的资料也就不一样。面对纷繁的资料,学生可以从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叙述方式。这是一次语文赏析课,更是一次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课。
4、学生的操作水平制约了课堂进程。相当一部分学生仅仅完成了作者简介的搜寻、粘贴,赏析的文章读的很少,就下课了。我想:这是目前很多教师不敢放开学生让其使用网络进行课堂教学的最大心病。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 反对战争
- 我做桥梁设计师
- 即将绝版的三峡
- 同在一片蓝天下
- 莲文化
- “铸剑为犁”雕像之感想
- 莲文化探秘
- 电脑
- 迷人的彩虹桥
- 人人都献出一份爱
- 出淤泥而不染
- 我与电脑
- 今夜星光灿烂
- 同在一片蓝天下的感想
- 大家来赏荷
- 车用永磁式缓速器制动力矩的计算方法
- 我国高速公路面临的新问题:交通安全
- 对国内音乐形态学的思考
- 国内音乐形态学的思考
- 中国歌曲特色分析
- 对原生态乐器及音阶的对比解析
- 轨道交通工程悬拼节段梁预制生产关键技术
- 北京地铁五号线曲线斜拉桥设计
- 华盛顿轨道交通的建设历程
- 普契尼歌剧创作特点
- 慢起慢落时磁浮车辆与钢轨道框架耦合共振分析
- 华侨音乐家储望华钢琴作品
- 音乐人才应具备的的心理素质
- 析王建中钢琴作品的和声手法
- 对钢琴作品民族风格综述
- 《想别人没想到的》 知识点精析
- 《画杨桃》 考点练兵2
- 《想别人没想到的》 写作指导
- 《想别人没想到的》 教案讲义1
- 《画杨桃》 教案讲义2
- 《画杨桃》 写作指导及训练素材
- 《画杨桃》 考点练兵1
- 《画杨桃》随堂练习 提高篇
- 《想别人没想到的》 整体阅读感知
- 《想别人没想到的》 教案讲义2
- 《想别人没想到的》 教师语录
- 《想别人没想到的》 重难点分析
- 《画杨桃》 范文习作
- 《想别人没想到的》 训练素材
- 《想别人没想到的》 相关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