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孔乙己》教学设计

《孔乙己》教学设计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1-25

《孔乙己》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所以本课时主要安排了品味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和探究其悲剧命运的根源两个环节,希望学生能与教师、文本之间产生对话过程,初步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得到自己的情感体验。

【教材分析】

《孔乙己》是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小说。本单元安排小说,主要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孔乙己》全文不到3000字,凡读过此文,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又遭冷酷现实凉薄的苦人儿形象。阅读此文,需从语言、人物、主题三方面进行赏析,才能真正领略到鲁迅小说的独特个性和艺术魅力。教学中教师不妨陪伴满怀着问题与好奇的学生,透过文中充满着“笑声”的几个真实的场景,试着去追寻鲁迅笔下那个已经走远的时代,去亲身感受一下孔乙己的生存环境,让教学的过程成为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平等对话的过程,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作品、对人物的理解,让学生能够跟随“大约的确死了”的孔乙己走进鲁迅,走进鲁迅的内心。

【教学目标】

1、学习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

2、探究孔乙己悲惨命运的根源,体会孔乙己形象的思想意义。

3、了解作者对腐朽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和病态冷酷的社会的揭露和批判。

【教学重点】

分析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理解作品的主题,探究孔乙己悲惨命运的根源。

【教学方法】

1、合作探究法。

2、比较阅读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孔乙己的画像和咸亨酒店的资料。)美的东西让人深思,美的东西也让人留恋。鲁迅的《孔乙己》就是这样。鲁迅先生也曾说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他最喜欢《孔乙己》。他为什么对《孔乙己》如此钟爱,而孔乙己又是怎样一个艺术形象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小说──《孔乙己》,去体味它复杂的情感内蕴。

二、学习新课

1、析人物,体会其悲惨命运。

⑴课文第一次正面描写孔乙己是第几段?

明确:第四段。

⑵从文中看,孔乙己的身份有什么与众不同吗?

明确: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⑶“站着喝酒”和“穿长衫”分别表明什么?可以联系第一自然段的有关语句具体说明。

⑷一个人的命运取决于他的遭遇和所处的社会背景,那么孔乙己究竟有怎样的遭遇?他又处于怎样的社会环境中?他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可结合文中具体的语句进行分析。提示:作者写了孔乙己的哪些语言、神态、动作、外貌?

明确:孔乙己身材高大,又读过书,可还是经常被人欺负。他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有破,似乎十多年也没有洗过也没有补过,他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总之,孔乙己是一个困窘落魄而又自视清高、死要面子而又被人嘲笑欺凌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是一个弱者的形象。

⑸这是小说开始时为我们展现的孔乙己的形象。那么作为一个社会的弱者,他后来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请同学们继续看小说后半部分几个自然段的有关描写,看一看孔乙己在身材、语言、脸色以及其他方面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明确:脸色黑而且瘦,腿被人打折了,穿着破夹袄,面孔很颓唐,现在是“不十分争辩”,还有他“声音极低”、“低声说道”、“恳求”等等,都说明他的自尊心已受到了极大的损害,他命运更不如过去了。原来是站着喝酒,现在只能坐着喝,但这个“坐”并不是由于他有钱了,而是由于他被打断了腿,再也站不起来了。还有,原来他付钱是“排”,而现在是“摸”,这说明他的经济状况更加糟糕了。

2、品主题,探究其悲剧命运的根源:

讨论:孔乙己最后究竟死没死?为什么作者在小说的结尾说“大约孔乙己的确是死了”?既是“大约”又是“的确”,这好像是矛盾的,该怎么理解呢?”

明确:“大约”“的确”,这两个词表面矛盾而含义是深刻的。说“大约”是因为二十年来没有人知道孔乙己的生死,说“的确”是从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店的情形来推断他肯定活不下去。“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表明了孔乙己的社会地位,也说明了不可能有人关心他的死活。“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所以“大约”隐含着社会的冷漠,“的确”表现了孔乙己死亡的必然。冷漠的社会,造就了孔乙己的悲剧性格,也导致了孔乙己的悲剧命运!作者正是这样,通过一个人写出了一个社会。

3、扩展延伸,对比阅读:

请学生回忆上学期所学课文《范进中举》一文,将范进中举后的有关情节与本文进行对照、比较,分析两文人物性格和主题思想上的异同。

明确:两篇文章都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孔乙己和范进都是科举制度的受害者和牺牲品,孔乙己坐着用手爬进“坟墓”。范进光着一只脚走进“天堂”,可以说,他们虽结局不同,但却是“殊路同归”。

《范进中举》是以科举使人狂迷来讽刺其罪恶的,而《孔乙己》是以封建科举吃人来揭露其罪恶的,揭示封建末世的病态,意义更深刻。范进的形象是丑,孔乙己的性格是悲,两篇文章不同的批评角度,主人公不同的遭遇和结局,周围人对主人公不同的态度,显示了作者对封建科举不同的批判力度,也使得社会对两种读书人的态度截然不同,都揭示了世态的炎凉、人心的势利。

三、作业设计

请你设想一下,孔乙己用手爬着走出咸亨酒店后的情况,以“孔乙己走出咸亨酒店以后”为题续写小说。注意:要符合孔乙己的身份和性格。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生病去挂水
我最喜欢的动物——小兔子
调皮可爱的小猫
有趣的捉螳螂
美丽的秋天
一把雨伞
可爱的小白鼠
十一游动物园
追影子
难忘那次吃杨梅
我和爸爸大扫除
铅笔、橡皮和纸
小狗朵朵
我的同学
平凡的小草
谈数学活动课与学科课及数学活动的联系与区别
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1)论文
论交通肇事赔偿项目
莫为找米吃而糊涂莫因有米吃而糊涂(1)论文
谈禁止债权让与特约的效力
中部五省应有更大的作为(1)论文
解读珠三角专业镇崛起之谜(1)论文
蜜蜂不靠翅膀振动发声
证明固体能够传声的实验
谁在振动发声
车用驱动电机声学舒适性的评价方法
实施音乐胎教有学问
患者知情同意权及其保护探析
人身自由之限制的程序正当性基准
蜜蜂并不是靠翅膀振动发声
光辉里程碑──科技界专家评述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
华夏第一星:东方红一号──纪念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35周年
接力接力,飞天梦想终成真──记中国飞向太空的航程
精英中的精英──航天专家披露航天员选拔和训练情况
天上的感觉非常好──记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中国航天员杨利伟
杨利伟成为中学生头号偶像随想
浩瀚太空迎来第一位中国访客
导出神舟完美轨迹──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所长于志坚素描
绿色环抱的航天城
昨日凌晨一北京市民亲眼看到神舟飞过
航天事业战绩辉煌“神五”实现中华民族飞天梦
我国载人航天为什么从飞船起步?
盘点中国航天事业:成就举世瞩目 与强国有四差距
美航天员:中国的航天事业成就了不起
实现飞天梦想的工具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