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孔乙己》教学设计

《孔乙己》教学设计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5-12-13

《孔乙己》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孔乙己》这篇小说虽然只有三千字左右,但它思想意义深刻,语言含蓄而意味丰富,值得教学的地方比较多,要想讲深讲重是困难的,而且也没有必要。教读课文,应该是以教材为例,传授必要的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基于这样的考虑,在教学中应始终将小说视为一个整体,抓住主要问题以勾联起有关内容。教学中拟以孔乙己的性格特点、孔乙己遭遇悲惨的原因、孔乙己形象的社会意义、小说的结构和语言特色等作为重点内容。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以及理解人物描写方法的作用

2、掌握小说的文体知识,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学会整体感知文意,结合时代背景,基本把握作者的感情倾向。

4、通过富于表现力的人物描写和细节描写探究人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悲剧性,进而准确把握文章主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了解时代背景并借助视频影片,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当时的黑暗社会,并同时采用阅读法,分析法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孔乙己的艺术形象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借孔已己这一人物形象,让学生对当时的社会人情的冷漠、社会的病态有了一个更深入的洞察和认识,使学生懂得如何去观察社会、如何去同情和帮助劳苦大众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培养学生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

【教学目的】

1、了解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病态社会的冷酷的小说主题。

2、了解小说的社会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3、掌握刻画人物的描写方法,深入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教学重点】

1、把握小说主题。

2、分析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多角度鲜明、生动刻画人物的写法。

【教学难点】

结合时代背景,掌握刻画人物的描写方法,深入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深层领会小说的思想意义。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短片欣赏,激趣导入

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遭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形象。据鲁迅先生的朋友孙伏园回忆,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他最喜欢《孔乙己》。他为什么最喜欢孔乙己?孔乙己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今天就让我们一块儿来认识一下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

二、作者简介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

《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最初发表于1919年4月《新青年》,后收入小说集《呐喊》。这是鲁迅创作的第二篇白话小说,也是他继《狂人日记》之后的又一篇讨伐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的战斗檄文。

关于封建科举制度:

封建科举制度是隋朝以后封建王朝用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戊戌变法前,全国每年有100多万读书人,参加考选“秀才”,只有百分之一入选;三年一考的“举人”,入选者只有千分之一;三年一考的“进士”,入选者只有万分之一。许多读书人老死科场,利欲熏心,精神畸形,成了科举的奴隶,成了科举制度的受害者。我们要学的课文中的主人公孔乙己,就是其中的一个。

三、要求学生跳读,迅速将注释中的生字注音搬到文中相应的字上并读准并解释词语

咸亨酒店(hēng) 砚(yàn) 附和(hè) 羼(chān) 蘸(zhàn) 舀(yǎo) 打折了(shé) 绽出(zhàn)

不屑(xiè)置辩:认为不值得申辩。

颓唐(tuí tǎng):精神萎靡不振。

分辩──辩白:努力加以解释说明。

四、复习小说文体知识

1、什么叫小说?

小说是一种文学体裁,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2、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

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3、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什么?

塑造人物形象。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人物、情节、环境构成小说的三要素)。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是丰富多样的,有概括介绍,也有形象描绘,有外貌和内心描写,也有行动和对话描写;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故事情节来源于现实生活,它是现实生活的提炼,它比现实生活更集中,更有代表性。小说的情节过程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是为了交代时代背景;描写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以及场景)是为了表现人物的身分、地位、性格,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等。

4、问题:

⑴ 开头三段先说酒店的大概情况,写出孔乙己生活在怎样一个社会环境。

① 把“短衣帮”与“穿长衫”的喝酒形象作对比,突出了贫富悬殊、等级森严的社会现实。

② 从“我”职务的变换,可以窥见掌柜冷酷势利的一面。

③ 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什么好声气:冷酷的酒店氛围,以小见大,更见世态炎凉。

⑵ 提问:前3段的描写与叙述,对于孔乙己的出场有何作用?

揭示了孔乙己不幸的社会根源。

五、整体感知课文

要求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

通过“我”──咸亨酒店小伙计的口述,记叙了清末下层知识分子孔乙己一生的不幸遭遇和悲惨结局。

六、快速阅读,思考讨论,根据故事情节发展和人物活动场景变换划分段落层次

问题:小说是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咸亨酒店)展现人物一生的悲惨遭遇的?

明确:

第一部分(1~3)介绍孔乙己活动的社会环境咸亨酒店。

第二部分(4~13节):写孔乙己的悲惨遭遇。

第一层(4~9节)写孔乙己一生的四个片断。(开端、发展)

1、酒客揭短,取笑孔乙己偷东西;

2、酒客讥笑孔乙己没有进学;

3、孔乙己教小伙计识字;

4、孔乙己分茴香豆给孩子吃。

第二层(10~11)孔乙己最后一次到酒店喝酒。(高潮)

第三层(12~13)孔乙己的悲惨结局。(结局)

七、布置作业

思考课后练习题三、四。

〖板书〗

第一部分(1~3)介绍孔乙己活动的社会环境咸亨酒店。

第二部分(4~13节):写孔乙己的悲惨遭遇。

第一层(4~9节)写孔乙己一生的四个片断。(开端、发展)

1、酒客揭短,取笑孔乙己偷东西;

2、酒客讥笑孔乙己没有进学;

3、孔乙己教小伙计识字;

4、孔乙己分茴香豆给孩子吃。

第二层(10~11)孔乙己最后一次到酒店喝酒。(高潮)

第三层(12~13)孔乙己的悲惨结局。(结局)

第二课时

一、分析第一部分

提问:故事发生在什么地点和时间?

分析第一部分:社会环境──咸亨酒店

地点:咸亨酒店

时间:清朝末年“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

人物:“短衣帮”、“穿长衫的”、“我”是孔乙己悲惨遭遇的见证人,线索人物,以一个12岁的小伙计口吻写,使故事真实、情节集中、内容简要、更添悲凉气氛。

讨论:开头两段,描写了人物活动的环境──咸亨酒店,然后让主人公孔乙己出场,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

1、使人物在一个特定的环境里活动,故事情节在特定的环境里展开。全文结构严密,情节集中。

2、这样一个势利、冷酷的社会环境,渲染了一种冷漠的社会气氛,预示着人物悲剧的必然性。这样一种阶级对立十分严重的社会环境,为既穿“长衫”又“站着”喝酒这一特殊身份的孔乙己的出场作了有力的铺垫。

二、分析第二部分: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分析层次,理清故事情节

第一层(4~9)写孔乙己的肖像、言行、性格和社会地位(开端、发展)

第二层(10~11)描写孔乙己的不幸遭遇(情节的高潮)

第三层(12~13)交代孔乙己的悲惨结局(情节的结局)

小说这种文学体裁,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中心思想。《孔乙己》这篇小说选取了5个生活片断,展示了生活在畸形社会中的孔乙己的畸形性格,有力地批判了黑暗社会及其科举制度。

2、请阅读文章第二部分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五个片断的内容。

酒客揭短,取笑孔乙己偷东西

酒客嘲笑孔乙己没有“进学”

孔乙己教小伙计识字

分茴香给孩子们吃

被“丁举人”打

3、小说的要素还有人物描写,人物的描写可分为几个方面呢?

外貌(服饰、神态、肖像等)、语言、行动、心理

4、本文中,对孔乙己的刻画主要又体现在那些方面呢?

服饰:穿长衫、脏破、破夹袄说明穷知识分子──乞丐还不如

身材:高大──草绳挂、盘腿走,遭受常人难以想到的欺凌

神态:睁眼 涨红 筋绽 不屑置辩 颓唐 笼灰 恳求恳切 极高兴

肖像:青白脸色 皱纹夹伤痕 头发蓬乱 胡子花白

语言:之乎者也,污人清白,窍书不算,偷君子固穷,多乎哉不多也

行动:排、争辩、敲、蘸、罩、弯、摸、(满手是泥)走

点出悲剧的根源:封建制度及科举体制 哀其不幸

本文线索: 酒店小伙什的见闻为线索 恨其不悟

三、掌握刻画人物的描写方法,把握孔乙己人物的性格特点

分析思考讨论:

外貌(整体、肖像、服饰):

揭示特殊身份、揭示出懒惰而又死要面子的性格特点。

语言:

揭示他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等性格特点。

动作、神态:

揭示他追求功名的思想和善良的心地。

问题:

1、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分析他的地位。

2、分析刻画人物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并找出相应的句子。

3、文中还有几处也间接交待了孔乙己的地位?

明确:

身份、地位: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能……”,

“孔乙己是这样使人快活”,

“孔乙己还欠十九……”

这些话揭示了孔乙己无足轻重的社会地位。他只不过是一个玩物,一块笑料,一个废物,他存在的全部价值只是“十九个钱”。当“十九个钱”从粉板上拭去时,他便从那冷酷的社会上消失了。孔乙己是被封建文化、封建教育毒害而死的,是被罪恶的封建社会所吞噬的。

四、布置作业

思考:

1、小说的前三个小节并没有写到孔乙己,它们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2、孔乙己的形象有什么社会意义?

〖板书〗

分析第一部分:社会环境──咸亨酒店

地点:咸亨酒店

时间:清朝末年“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

人物:“短衣帮”、“穿长衫的”、“我”

悲剧的根源:封建制度及科举体制 哀其不幸

第三课时

一、深层领会小说的思想意义

思考讨论文章的“笑”:

《孔乙己》是一幕悲剧,然而全文没有一个“悲”字出现,贯穿全文的一个字是什么?作者这样安排线索用意何在?

如何理解各种人对孔乙己的取笑?

课文几次写到笑,各有什么不同的含义?

第一次,写“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这里突出“笑”字,既造成悬念,又笼住全文。冷酷的氛围中突出“笑”,这种“笑”带着冷酷的意味。

第二次是孔乙己第一次出场,酒客们拿孔乙己的伤疤来取笑就是拿孔乙己的不幸和痛苦来取乐,勾画出这些人麻木冷漠的嘴脸,笑声里蕴蓄着悲凉的意味。酒客们还取笑孔乙己偷书,孔乙己自欺欺人的辩驳更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

第三次是酒客们取笑孔乙己“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孔乙己颓唐不安的模样和之乎者也的听不懂的话又引起众人的哄笑。文章着力渲染哄笑的声浪和快活的空气,笑声迭起,悲凉的意味也就更浓。

第四次是孔乙己分茴香豆给孩子们吃,在年幼无知的孩子的面前才能得意忘形的乐一乐,于是这一群孩子都在笑声里走散了。分豆的动作和语言将孔乙己迂腐可笑得穷酸尽相。而孩子们的笑则是天真无邪的笑。

第五次是孔乙己第二次出场,孔乙己被打折了腿,已经不成样子了,然而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取笑孔乙己。这种笑声越发显得悲凉,毫无人性,当时社会人跟人冷漠无情。

笑的艺术效果 :

小说以“我”为见证人,以“笑”为线索,孔乙己在笑声中出场,在笑声中活动,在笑声中走向死亡。这哄笑是麻木的笑,这使孔乙己的悲剧更笼上一层令人窒息的悲凉的意味。一面是悲惨的遭遇和伤痛,另一面不是同情和眼泪,而是无聊的逗笑和取乐,以笑衬悲,更令人悲哀,表示孔乙己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作品反封建的意义就更加深刻了。

小结:孔乙己自身的可笑,是对封建文化、封建教育制度的嘲笑和讽刺、揭露和批判。作者对孔乙己被侮辱被损害的内心痛苦与悲哀,寄予了一定的同情。小伙计的笑,是不经意的、附和着的解脱的笑。邻居孩子的笑,并非恶意,是“听得笑声”“赶热闹”天真无邪的笑。短衣帮的笑,是为孔乙己不伦不类的样子、故弄玄虚的语言、迂腐无能的性格而笑,以求得无聊生涯中的片刻快活。这是“病态社会”所致,是麻木不仁的笑。掌柜及穿长衫人的笑,是以欺凌、玩弄为目的自私而卑劣的笑。“笑”是作者进行人物塑造的一种艺术手段。

二、总结主题、扩展延伸

这篇小说,作者将孔乙己的容貌、服饰、神态、语言、行动诸方面交织在一起,使这个被科举制度欺骗愚弄了一辈子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富有立体感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功名不就,却自命清高;四体不勤,却好吃懒做;贫困潦倒,却死爱面子;受尽摧残,却麻木不仁。在风烛残年之际,这个受“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封建思想毒害的孔乙己爬着离开了人世。作者用嘲讽的笔触,通过对孔乙己思想性格的刻画,把批判的矛头直指封建制度和封建教育。小说通过对主人公孔乙己一生悲惨遭遇的描述,深刻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下层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有力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也真实的反映了当时群众的冷漠麻木,也使读者从一个侧面认识到封建社会的腐朽和黑暗。

问题:倘若孔已己活在现代,你觉得他的命运会转变吗,为什么?

学生自主讨论,并形成课后书面作业。

三、布置作业

1、倘若孔已己活在现代,你觉得他的命运会转变吗,你认为孔乙己的命运怎样?

2、写作练习;记叙一个你印象深刻,性格特别的人物的活动片断,要有适当的外貌、动作、语言的描写。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My Feature(我的特征)
My Lovely Teacher(可爱的老师)
My Grandfather(我的爷爷)
幸运的一天(A lucky day)
See the Spring Festival(春节见闻)
My Rabbit(我的兔子)
一个愉快的周末
我的五一
体育竞赛
离别之际
我最喜爱的演员
Happy day(快乐的一天)
The Colour of Autumn秋天的颜色)
我的肖像
我的生日派对
文化局2006年度工作总结
乡镇领导挂职工作总结
公务员工作总结:立足岗位,恪尽职守
县招商局2006年工作总结暨2007年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工作打
学校幼儿园及周边治安秩序专项整治工作总结
局机关党支部工作总结
院党支部工作总结
公司党组织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的总结
环保局机关廉政建设工作总结
学校安全工作总结
工商系统办公室2006年度工作目标考评总结
电信分公司2006年行风评议活动工作总结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第三阶段工作总结
市公路局2006年度综治安全工作情况的报告
2005---2006学年度《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工作总结
浅析税法上的除斥期间制度
上市公司三个重要财务指标的解读
加入WTO与完善我国涉外税法的理论分析
完善我国税收管辖制度的思考
第一税案与财税法之补缺
略论我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国际接轨
行政事业性收费不征营业税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浅议地方财政风险的防范
从企业的安全性谈偿债能力分析
通货膨胀的防治与税收法律制度
预先定价税制产生的动因解析
实行单一税收管辖权的理论依据
市场化进程中的中国国债政策
国际双重征税问题
第四节 国际税法的渊源
孔子伦理思想的人文价值
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
孔子的教育生涯
《孔子拜师》同音字组词
考古证实老子生于河南鹿邑
孔子箴言名句
怎样学习《道德经》
孔子性格
老子传奇
专家认为“以人为本”是孔子及儒学的杰出贡献
《孔子拜师》形近字组词
孔子简介
曲阜掌故
《孔子拜师》参考资料
关于老子的民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