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4-24
《孔乙己》教学设计
【设计目的】
《孔乙己》一文的对话描写在全文中占很大的比重,理解文中有关人物的对话,对把握全文、领会主旨有着特殊的作用。本设计拟从人物的对话切入,以对话教学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去领悟鲁迅先生“画眼睛”“勾灵魂”之白描手法及其作用。进而引发学生对社会的关注,激发学生的情感,理解孔乙己悲剧的一生及当时社会世态之凉薄。
【设想及步骤】
一、以师生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教师举例阿累的《一面》引发学生回忆文章里面有关鲁迅先生的肖像描写,指导学生得出感受:每处笔墨均极为简省,可描写的人物形态特点却逼真感人。让学生体会到肖像描写对揭示人物性格特征的作用,由此引出鲁迅先生描写人物时常用的“白描手法”(即: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同时向学生进一步介绍:在鲁迅看来,一位作家在塑造人物的时候,还有“几乎无须描写外貌,只要以语气声音,就不独将他们的思想感情,便是连面目身体也表示着(《鲁迅全集》第4卷第466页)”的另一高超手法,从而将话题由外貌描写方面自然过渡到语言描写方面。引导学生从人物的个性化语言入手,去分析其对揭示人物性格特征,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和深化文章主题的作用。从而导入对新课《孔乙己》语言描写这一成功范例的探究性学习。
二、明确人物语言的主要表现形式──对话
1、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对话的概念:
广义的对话就是人物所说的话,主要指两个人之间的口语交流,即“会话”,但也包括一个人有时的“独白”。“言为心声”,对话是展示人物性格特征的一面镜子,是人物袒露内心世界的重要表现方式之一。
2、由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文中对话的段落,并指出其中哪些段落是以刻画人物性格为主,让学生在文中用序号按出现的先后顺序依次标出。
三、师生讨论,共同分析文中的对话
1、学生找出文中的七个对话段,并明确其中有五个是以刻画人物性格为主的(学生回答,教师必要时加以指点)。
2、师生先就找出的五个以刻画人物性格为主的对话,依次展开讨论。
(分别在4、6、7、8、11段以上四处对话也突出了孔乙己的迂腐可笑,帮助学生理解:这种可笑在我们读者心中却并非轻松,而是饱含着一种辛酸。)
3、师生讨论分析另两处对话。
(分别在10、12段。教师要借助掌柜之言语,去触发学生的心灵,让他们从文中感受当时社会世态之凉薄,封建社会里的那种阴森的人际关系又是多么的冷酷无情!从而对文章的主题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四、引导学生探究文中人物语言的其他作用
教师设计问题:“言为心声”,在上述这些话中,除前面所提出的作用之外,有的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心理活动,有些还通过语词的断断续续或与标点的灵活运用相结合,生动地描摹人物神态……要求学生从文中各找一两个例子予以说明。
五、引导学生归纳小结
1、概括文中七个精彩对话的特色:绘声绘色,如闻如见。
2、孔乙己的形象:
3、本文反映的社会问题:社会人际关系的冷漠,尤其是“对于苦人的凉薄”(孙伏园《鲁迅先生二三事》。)
六、练习设计
课后注意细心观察周围不同人物的语言并作二三个片段描写的练习。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野蛮老师
- 我们班可爱的“安B”
- 我的好朋友
- 致前任男同桌的一封信
- 你看,我的语文老师
- 家里有只东北虎
- 妈妈,谢谢你!
- 我有一个()的老爸
- 如果先生传
- 我的好朋友
- 我
- 刘老师的眼睛
- 有趣的爱好
- 超级名字
- 拼搏自信=2008年的辉煌
- 事业单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初探
- 互联网语境下的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浅析
- 关于增强西藏人民群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感的研究
- 从国际法视角看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的违法性
- 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圆梦”
- 微信时代下高校党课教学模式创新刍议
- 关于国企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进程中的存在问题和对策分析
- 做好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
- 海洋权益对中国发展的战略意义研究
- 如何发挥周日例会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 习近平就建设两岸命运共同体提出五点主张
- 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我国新农村建设中房屋拆迁法律问题探讨
- 群众文艺运动的新方向
- 对接职业岗位的中等职业学校实践教学体系探析
- 6《秋天》
- 《丁丁冬冬学识字(一)》教学设计
- 5《江雪》
- 《语文天地一》教学设计
- 37《公鸡的脸红了》
- 35《李子核》
- 《不懂就问》教学设计
- 《字典大楼》教学设计
- 3《夜宿山寺》教案设计
- 7《我要的是葫芦》第二课时
- 《梅花》教案
- 8《难忘的一天》
- 36《大象博士请助手》
- 《植树的季节》教学设计
- 《不懂就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