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知识扩展> 《变色龙》中的“脱衣”和“穿衣”

《变色龙》中的“脱衣”和“穿衣”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7-02

《变色龙》中的“脱衣”和“穿衣”

穿衣脱衣,这类琐事本来也微不足道,即便出现在某些文学作品里,大概也不会引起人们的介意,然而一到大师们的笔下,则自有一番妙趣。笔者这里谈谈《变色龙》里的这两个细节,细细品之,其味无穷。

首饰匠赫留金的手被一条小狗咬了,他的叫骂声引来警官奥楚蔑洛夫,奥觉得这是一个显耀自己威严的好机会,况且,说不定还能趁机敲榨一笔呢。便使出官腔,表示一定要伸张正义,处罚这条小狗的主人。可是,不知谁冒了一句,这是将军家的狗。这下,奥可傻了眼:“席可洛夫将军?哦!……叶尔德林,帮我把大衣脱下来……真要命,天这么热,看样子多半要下雨了……”跟着,他话锋一转,开始审训起受害者赫留金来……

这是作品中奥的一个脱衣细节,粗粗看去,很容易一下带过,但仔细斟酌,起码有以下几个作用:首先,它揭示了奥的诚惶诚恐。狗是将军的,那条小狗在他眼中仿佛也成了“将军”,想在将军头上动土,能不浑身发热?其次,奥用这个动作来遮掩自己的出尔反尔。刚才还在慷慨陈词,表示要秉公行事,突然又要改变口气,中间总要点什么作为过渡而不致使自己的丑态太显露吧,这也符合人物当时的心理。再则,为下文的“穿衣”留下伏笔。奥的话后面还有反复,这个“脱衣”在这里还有着提示读者留意的作用。

让我们接着上面的情节再看下去……当奥再一次从巡警嘴里得知,将军家里的狗全是纯种的大猎狗,而不可能会养这种毛色不中看的“野畜生”时,他又开始变得“公允”起来,再次表示要处罚那些放狗在外惹是生非,不愿遵守法令的老爷。然而,麻烦事再一次降临,有人表示前几天在将军家的院子里看过这样一条狗。事情来得这样突然,奥又一次陷入窘境:”哦……叶尔德林老弟,给我穿上大衣吧……好象起风了,挺冷……”

这是作品中奥接着脱衣后的一个穿衣细节,好象也是作者随笔带过,但细加琢磨,也不难看出作者的匠心。正如上面所谈到,它同样也揭示出奥的慑于权势。这条“下贱胚子”在他眼里一下又变成了“将军”,他只觉得一阵寒风袭来,能不浑身发冷?同时,披露出奥又用这么个动作来分散一下人们的注意力,为下面的故伎重演作掩饰。另外,照应上文的“脱衣”,也提示读者注意,这无赖可是又一次要自己打自己嘴巴了。

前者脱衣,后者穿衣,这一脱一穿,可谓相映成趣,其作用却又异曲同工,这个小丑的一系列复杂、卑劣的心理,随着这两个极其简单、不起眼的小动作暴露得淋漓尽致,展示了一个活脱脱投机应变、趋炎附势的走狗形象。“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我们不能不为作者的这种妙写细节的本领所折服。

苏联作家左琴珂有个短篇《带花的女人》,作品写一个工程师,平时似乎对妻子很好,妻子淹死了,他显得很悲伤,当人们告知他河边有一具女尸可能是他妻子时,他去了,却用鞋尖把女尸的脸转过来……左琴珂自己就评述说,就是“鞋尖”这个细节,构成了整篇小说。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不可以说,契诃夫正是用“脱衣”和“穿衣”这两个细节,从而维妙维肖地完成了对“变色龙”奥楚蔑洛夫这个典型人物的塑造。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曾经犯过一个错误
星星
臭氧层,我们的保护者
小书本,大力量
那件事,我总忘不了
这就是我
隐形的翅膀
读书的乐趣
我不要做含羞草
唯有坚持,才能胜利
离别【美言妙语系列】
假如我是一片子
带着勇气踏上人生
感谢我们的“坏”老师
浅论中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配套政策分析(1)论文
论中美贸易不平衡的主要成因与对策分析(1)论文
重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的探讨(1)论文
浅谈我国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战略思考(1)论文
浅谈次贷危机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1)论文
论亟待规范发展的对俄皮衣出口(1)论文
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双重社会功能(1)论文
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探析(1)论文
非关税壁垒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与对策(1)论文
国际投资的贸易效应(1)论文
我国进口反倾销存在的问题探析(1)论文
金融危机中看中国对外贸易探讨(1)论文
试论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变化与对策措施(1)论文
中韩经贸合作的发展现状与前景(1)论文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1)论文
《七颗钻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七颗钻石》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
《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
《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让课堂沐浴在爱的阳光下──《七颗钻石》教学案例与评析
《七颗钻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