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09-29
《那树》教学反思
通过充分的备课,我展示了《那树》的教学过程,讲过课之后,和同事们共同讨论,这时我才发现,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足。
1、课堂活动形态和活动内容的不协调。
课堂的最后一个环节,“如果你是交通专家,你会如何处理那棵树?小组讨论,写下来,请发言人来发言”。这个环节设计的本意在于:学生在对文章主旨有了感性的认识后,加入自己对这一事件的理解,进而做到自我的发现。然而,小组讨论的形式,主要是学生通过互相合作,使问题的解决更全面,更深入的过程。而此时,学生对老树被杀一事,已经有了很感性的自己的理解,其实“面对人类你想说什么”这个问题应该是指向个人的,这是一个学生个人对文本阐发的过程。事实证明,学生后来的书写也多表达了个人的意见。
2、学生发现以后教师的点评不到位。
在发现的课堂上,课堂时间应该还给学生,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教师的时间少了,是否意味着教师的主要任务在备课,在怎样把课堂连缀起来?或者,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就轻描淡写了呢?当然不是。我以为,课堂上教师的时间少了,就意味着教师的语言要更简练更精细了。学生发现之后教师的点评就显得格外重要了。然而在这堂课上,教师的点评基本是归纳和复述式的。学生的发现是精彩的,教师的点评却软弱无力,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进一步发现。事后,我想,教师的点评是否可以从这几方面着手发展:延伸式的点评;问题式的点评;归纳式的点评;指摘式的点评。当然,从此次的问题中我知道,教师点评的功力该在平时苦练。
在这堂课上,存在的问题还很多,比如:学生发现的时间不够;比如:有的地方有教师赶着学生发现的,或教师代替学生发现的。
这次讲课,使我对语文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一节课,百样讲,但学生的接受效果却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我们教师要不断的钻研教材,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他们想学的,做他们爱做的,使学生对语文学科提高兴趣,每节课、每个人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这就是我》
- 仅用半年我就考出了优异成绩
- 我爱家乡的特产
- 状物作文】我爱家乡的特产
- 发现了除去污渍的好方法
- 第一次去海上游泳
- 我的妈妈
- 松树的遗书
- 我考上重点中学的必杀招
- 堆雪人
- 迷迷糊糊考入101,我是幸运儿
- 给爸爸的一封信
- 小升初,奥数和英语是敲门砖
- 我接到录取电话
- 告诉学弟学妹们一点经验
- 从运营角度谈城市轨道交通的总体设计
- 中国近代宪政思想述略
- 大国的祸与福——关于国家结构制度安排的一点随想
- 科斯定理与寻租性腐败——产权主义的解读
- 工具理性的社会蔓延
- 轨道交通项目建设与管理的若干思考
-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法研究
- 美国旧金山湾区的城际轨道交通
- 选择与规则(中)
- 城市轨道交通曲线轨道超高有关问题探讨
- 中国大陆国际政治理论研究的若干问题(上)
- 关于宁波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思考
- 公民投票:政治学的阐释
-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噪声污染及防护措施
- 再生制动能量吸收设备在重庆轻轨中的应用
- 《人物描写一组》整体阅读感知
- 《猴王出世》老师语录
- 《景阳冈》考点练兵 阅读篇
- 《人物描写一组》重点问题探究
- 《景阳冈》同步作文范文欣赏
- 《景阳冈》趣闻故事
- 《景阳冈》同步作文训练素材
- 《猴王出世》重难点分析
- 《人物描写一组》重点与难点提示
- 《人物描写一组》作者简介与写作背景
- 《景阳冈》考点练兵 积累篇
- 《猴王出世》重点字词梳理
- 《景阳冈》美文欣赏二
- 《人物描写一组》重点字词的意思
- 《人物描写一组》重点字词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