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1
《公输》词解质疑
人教版初四册课文《公输》中有这样一段话:“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教材对“知而不争”的注释为:知道这(道理)而不(向楚王)据理力争,意思是不劝阻楚王。《教师教学用书》对该段话的翻译为:“懂得这个道理,却不据理力争,不能说是忠诚。争论而达不到目的,不能说是坚强。”据此,教材编写者对句中三词“争”、“忠”、“强”的解释分别为“据理力争”、“忠诚”、“坚强”,笔者以为这种解释有待商榷。
先看“争”:
这段对话是以楚王与公输间的君臣关系为前提的,“据理力争”隐含着“坚决,不退让”的情感态度,若公输因与楚王意见相左便肆无忌惮地“据理力争”,那么他的举动是失礼的。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131页把“争”解释为:
1、跟别人抢着要同一个东西。《左传·隐公十一年》:“公孙阏与颍考叔争车。”引申为竞争。……又引申为为了真理而与人辩论。《战国策·赵策三》:“鄂侯争之急。”现代成语有“据理力争”。
2、(zhèng)去声,谏,规劝。“争臣”、“争友”、“争子”,都见于《孝经》,后来写作“诤”。可见取(二)符合君臣礼仪,比(一)更合文章所处的时代。
再看“忠”
现代汉语中“忠诚”的反义词有两个:“背叛”(动词、名词):“奸诈”(形容词),本文取前者,取前者时,背叛包括对人不忠和对事不忠。但“臣子不规劝,就是背叛”显然是一浮泛的判断。王力《古代汉语》233页把“忠”解释为:尽力做好分内的事,尽力做好别人托付的事,对别人负责。《左传·庄公十年》:“忠之属也。”又《宣公二年》:“贼民之主,不忠。”《论语·学而》:“为人谋而不忠乎?”。注意:上古“忠”字意义很广,不限于忠君,这是阶级社会产生的一种伦理观念,后来被统治阶级利用来专指忠君。本文中,墨子认为楚攻宋为不义战争,作为臣下的公输为楚造云梯助战是助纣为虐,谏阻楚王攻宋才是本分。因此,公输不谏阻楚王攻宋在墨子心里不能说是对人(楚王)不忠,而应理解为“对事不忠”即没有“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最后看“强”
“坚强”的反义词是“软弱”,“规谏而达不到目的,就是软弱”的说法不能成立。《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把“强”解释为:④(qiǎng),竭力,尽力。《战国策·赵策四》:“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在文中,将“强”解作“竭力”、“尽力”才是合理的。
可见,教材应该给出如下注释:①争(zhèng),同“诤”:规劝,谏;②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③强(qiǎng):竭力、尽力。《教师教学用书》的翻译也应调整为:“懂得这个道理,却不劝谏,不能说是尽职。(道理很有说服力)劝谏却没有达到目的,表明没有竭尽全力。”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土地和大海
- 秋天的校园
- 尝试——当一回凯伦
- 相遇在梦想与现实的轨迹中
- 当一天“家长”
- 土地
- 阿Q新传
- 永垂不朽的精神
- 精神救助
- 阿Q新传
- 责任
- 意外的收获
- 家乡的土地
- 我与土地
- 阿Q新传
- 古代景观设计造景手法
- 景观行业的转变与创新
- 居家经典配色方案
- 姑苏水陆盘门 浓缩江南之“秀”
- 关于建筑史的一些思考
- 小学校园环境设计
- 城市绿化中的几个观念误区
- 建筑照明设计
- 浅谈园林植物的色彩艺术
- 室内空间的知觉与表现
- 风水看厦门的城市规划
- 城市道路绿化技巧
- 关于住宅小区园林绿化设计的思考
- 新加坡国家级规划建筑大师眼中的规划设计
- 小区景驳岸设计三原则
- 《大自然的启示》范文习作
- 《大自然的启示》考点练兵 阅读篇
- 《夜莺的歌声》老师语录
- 《大自然的启示》整体阅读感知
- 《夜莺的歌声》重难点分析
- 《夜莺的歌声》重点字词梳理
- 《大自然的启示》美文欣赏 麻雀
- 《夜莺的歌声》考点练兵 积累篇
- 《大自然的启示》作品介绍
- 《大自然的启示》考点练兵 积累篇
- 《大自然的启示》相关链接
- 《夜莺的歌声》作品介绍
- 《大自然的启示》趣闻故事
- 《大自然的启示》重点问题探究
- 《大自然的启示》随堂练习 巩固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