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公输》教学设计

《公输》教学设计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5-12-13

《公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文章高超的劝说艺术。

2、理解文中的人物形象及文章所寓含的道理。

3、能背诵课文重点段落。

【教学设想】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以读贯穿全文,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让学生先整体把握课文,然后启发学生去研习课文。先设疑(考查学生的应变能力,与文章内容进行比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再让学生从内容、人物、写作特点等方面鉴赏文章,接着教师点拨总结,学生理解记忆并背诵重点,最后是对文章内容的拓展。

【教学方法】

1、诵读──品析──背诵。

2、设疑──点拨──释疑。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大家对于成语“班门弄斧”都很熟悉吧,谁能解释一下?(在鲁班面前摆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显示本领)班,鲁班,古代有名的能工巧匠,同时他还是一个顽固、狡诈、阴险的人,通过学习《公输》一文,我们会了解到更多的知识。

二、作者简介

墨子,名翟,战国时期宋国人,墨家学的创始人。他的政治主张是:兼爱、非攻、尚贤、节用。《墨子》一书现在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述墨子言行的辑录。谈到墨家学,你还想到那一家?(儒家,创始人孔子,代表人物还有孟子、荀子,分别著有《论语》《孟子》《荀子》一书;道家,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列子;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

三、研习课文

1、诵读──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⑴ 教师背诵课文,学生找出不懂的字词句。

⑵ 学生朗读课文,疏通字句。

⑶ 重点词句释疑:

① 实词、虚词。

② 通假字。

③ 句子翻译。

⑷ 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① 从文中找出答案 ,了解战争的性质(不义)

表明事情起因的句子: 。

结果的句子: 。

② 思考:楚王是怎样放弃攻宋的呢?用一句话概括事情的经过和内容。

明确:墨子劝阻楚王攻打宋国。

2、品析文章:

⑴ 思考讨论:

如果你是墨子的话你想怎样劝阻?(如果你遇到一个身强力壮的人无缘无故地欺负一个弱小者时,你想怎样处理?)

⑵ 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

指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思考: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分哪三步?从哪两个方面?

明确:使公输盘理屈词穷;使楚王理屈词穷;模拟攻守,说明楚国攻打宋国不会有好结果,促使楚王放弃攻宋。 语言和行动

⑶ 各抒己见 学生谈谈读后的感受,并提出问题。

① 墨子巧妙、锋利的言辞 (批驳的方式: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运用比喻、排比、对比等修辞方法)

② 写作特点:通过曲折生动的故事,围绕矛盾冲突来阐明道理,突现人物的。

③ 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墨子:机智多谋、无所畏惧、镇定自若 公输:顽固、阴险、狡诈 楚王:虚荣、愚蠢、阴险、狡诈)

④ 给予我们的启示(国弱被人欺,落后就要挨打。只有把道义和实力结合起来,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敛其野心。)可结合美伊之间的战争谈谈自己的想法。

⑷ 问题:

① 墨子为何先劝公输盘?

② 文章着力刻画公输有什么作用?

③ 墨子取胜的原因有哪些?(讲究策略、实力强)

4、理解记忆:

文章先诱使对方说出正确观点,然后指出对方的行为与观点相悖谬,使之陷入自相矛盾中而无法争辩。(劝阻公输、楚王的段落)

四、拓展

学习《公输》一课后,我的最大感受是 。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放过课间宝贵的十分钟吧
小鸭子
自我介绍
假如我是小河
泰子日记(三):伤心的离别
泰子日记(二)拦路劫匪
小乌龟的自述
小书虫
我要变成糖果人
月季花真的变色了
才艺展示
我的学校
秋天的校园
论宪法学的根本方法
粤西年例习俗及发展
传统的整合与利用——试析儒学道德文化的现实意义
传统文化对于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
反宪法规则的决定的法律效力(4)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浅析中国诗与画的关系
宪法“司法化”的反思与前瞻(2)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反宪法规则的决定的法律效力(10)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反宪法规则的决定的法律效力(5)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惠安女服饰文化和婚俗文化探析
远古苗族的写作——附丽于古歌和刺绣
试论孔子道德学说的构建
反宪法规则的决定的法律效力(3)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从现代园林设计看中国传统文化
道德中心主义的张扬与消解
《触摸春天》教学反思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自然之道》教学反思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
《触摸春天》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威尼斯的小艇》课堂练笔案例
《全神贯注》教学设计
《桥》教学设计
《我不是最弱小的》有感
《触摸春天》教学起由及教学思路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爬山虎的脚》教案设计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
《刷子李》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