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1-05
《〈孟子〉两章》疑难解析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章中心论点既然已得到了论证,为什么还要写后面部分?
中心论点得到论证后,文章进一步阐发,首先,将论点的范围由战争推及到治国,从而全面体现孟子的政治主张,使文章更具有普遍意义,其次,“得道”实际上也可理解为“得人心”,即“人和”;得人心者,人心归顺,所向披靡,失人心者,人心相悖,不攻自溃。因而文章后面部分绝非多余的闲笔。
2、应该怎样看待孟子“人和”的主张?
孟子提出的“人和”,是他的“仁义”“非攻”思想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强调指出做任何事情必须要顺乎民心。这一观点不仅在当时具有进步性,反映了孟子在那个历史发展的特定阶段中的独见卓识和对人民力量的重视,对于我们今天办好事情也有借鉴作用。但也应当看到,孟子提出的“人和”,其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社会的统治,这就不可避免地使他的这一观点带有时代的局限性。
3、你认为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思想对我们仍有什么可贵的启发意义?
孟子文中所言的两个问题,对我们仍具有可贵的启发意义:一是关于人才的造就问题。孟子在这个问题上强调了两个方面。一方面他强调人的才能是在艰难困苦的磨炼中形成的,增长的。担当“大任”者,必先经历一番“苦”“劳”“饿”等等艰难困苦的磨炼,方能增长才能,担此大任。才能不是天生的。而优哉悠哉,贪安图乐,自然也增长不了才能。才能从磨炼中来。另一方面他指出入要能够经受住挫折困顿的考验,在挫折困顿中奋起,这样才会有所作为。挫折困顿面前,振作精神,努力奋斗,发挥主观能动性,方能冲出困境,别开生面;若颓然丧志,一蹶不振,自然也就消沉下去。才能从奋斗中来。一是关于国家的治理问题。孟子指出拥有贤臣,采纳谏诫,保持警觉,居安思危对一个国家的极端重要,这关系到国之存亡。孟子的这个思想有深远的意义。试想,一个国家如果奸邪当道,佞幸弄权,沉湎安乐,丧失警觉,那么其前途命运是可想而知的。
4、举出古今中外同类型的事例:
韩信受胯下之辱终成将军;爱迪生经历上千次实验发明了电灯;诺贝尔发明炸药,实验中多次被炸伤;贝多芬耳聋后写出《命运交响曲》;居里夫人发现了镭元素;张海迪高位截肢自学了四国外语……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大足石刻”导游词
- 畅游魔仙堡
- 未来的宇宙探测飞船
- 活泼可爱的小金鱼
- 游览长城导游词
- 我家的猫
- 我的发现
- “都江堰建”导游词
- 开平碉楼导游词
- 苏州园林导游词
- 秋天的家乡
- 我家的淘气猫
- 丽江古城导游词
- 童话世界九寨沟
- 我发现了我们班的小偷
- 关于发展和谐旅游的路径选择(1)论文
- 丈夫死于车祸,妻子告赢交警队
- 医疗负压在口腔医学上的应用
- 股权出质在公司经营过程中的运用
- 嘉兴市农信系统加强内部审计人员后续教育
- 试论建筑工程合同管理的重要性
- 解析溶液浓度的有关计算
- 中医耳穴压丸法的护理
- 案件追踪
- 缝合眼睑裂伤的临床疗效与护理
- 脉冲末修迫弹弹道特性教育统计安装包分析与控制方案设计
- 计算机网络技术分析
- 浅述农村小学校本教研应注意的问题
- 解决家庭教育短视问题的途径及探讨
- 从个人理性到集体理性——对管理核心问题的分析
- 《看电视》作者简介
- 《看电视》重点字词梳理
- 《看电视》重点字词意思
- 《邓小平爷爷植树》考点练兵
- 《春天的故事》
-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案讲义(三)
- 《看电视》老师语录
- 《邓小平爷爷植树》趣闻故事—邓小平爷爷勤俭节约小故事
- 《看电视》随堂练习 提高篇
- 《看电视》重点句品读
- 《看电视》随堂练习 巩固篇
- 《看电视》重难点分析
- 《邓小平爷爷植树》趣闻故事—邓小平爷爷实事求是小故事
- 《笋芽儿》之老师语录
- 《胖乎乎的小手》老师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