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0-15
《〈诗经〉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理解《关雎》所表现的青年男子对美丽善良女子的热烈追求和青年男女真挚美好的爱情生活
2、了解作品所运用的反复和赋、比、兴手法
【教学重点】
诗歌的反复吟唱所表现出的情感
【教学难点】
比兴手法的运用。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文学常识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间产生的诗歌作品305篇,当时称为《诗》,又称《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尊为儒家经典,才定名为《诗经》。《诗经》按体裁分为“风、雅、颂”三类。而“风、雅、颂、赋、比、兴”,《毛诗序》称之为“六义”。《诗经》由于其内容丰富,在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都有重要地位。它的广泛而深刻地描写现实、反映现实的精神,对后代文学影响很大。
二、学习《关雎》
1、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解决字词。
2、学生看注释,借助工具书,老师点拨,弄清课文的意思。
首章从对雎鸠的和鸣,触动了男女爱慕的心情,联想到淑女是君子的佳偶。
第二章再用采荇起兴,接着步步加深地描述日夜思念,梦寐以求的心情。重叠“游哉”,用以表现思念之深;“辗转反侧”,形象地写出了求而未得时的苦闷焦躁。
第三章用了类似第二章的复叠方式,意思却有进一步发展。男子以音乐挑动女子,博取她的欢心,借美妙的音乐,达成美满婚姻。
3、讨论全诗用了“兴”的表现手法。
4、主题归纳:
《关雎》是一篇民间情歌,描述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姑娘一往情深的追求。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内心的朴实愿望,这是日常生活中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所歌唱的是他们生活中真实感受到的,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抒发的感情热诚真挚、纯洁朴实,全无庸俗虚伪之态,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纯真之美。
三、学习《蒹葭》
1、老师范读,学生跟读,然后自读。
2、学生看注释,老师点拨,弄懂课文的意思。
⑴通过“溯洄”“溯游”的连用,侧面刻画了诗人追求的一往情深与执著、内心的焦急与忧愁。再结合最后的“宛在”,由这种一往情深与执著得到的始终却只是“可望而不可即”,就更突出了这种一往情深与执著带来的无尽的惆怅。
⑵虚实相间,富于朦胧美。“伊人”的理解可以千千万万、彼此不同,是为虚也;诗人的追求是实的,感情的惆怅凄切是实的。虚实相间给了本诗巨大的想象空间。
⑶通过“重章叠句”的运用、押韵、叠词,一方面增加了句式的齐整、音律的优美,使之琅琅上口,收到一咏三叹之效;另一方面,通过三次重复“溯洄”、“溯游”、“宛在”、“所谓伊人,在水……”,以及“为霜”、“未晞”、“未已”的变换,都侧面刻画出了诗人等待时间之长、追求之坚持不懈,并通过这种复现增加了全诗惆怅凄迷的兴味。
⑷《蒹葭》这首诗的每章开头的前两句都是写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凄凄,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末已”。这些景物描写给人展现了秋天的清晨,河边的苍苍芦苇沾满了霜露的景象,给人以萧瑟冷落之感。此情此景,使得热恋者感到分外的凄凉,更加思念“在水一方”的恋人,于是他去寻找“在水一方”的恋人。因此这每章开头的前两句是“兴”,从而引起正文。
⑸描写了河水的苍茫浩淼、飘忽不定,更写出了它把诗人与“伊人”隔绝造成的痛苦与无奈。
⑹善于营造意象。所谓意象,指客观物象经创作主体独特审美活动而创造出来的固化的一种艺术形象,是主体与客体、心与物、意与象的有机融合,是主观情思与客观物象相融合的产物,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借助客观物象表示的主观情意。
中国古典文学中亦不乏意象,如岁寒三友、四君子、杜鹃、莲花、菊花、灞桥柳、月亮、香草美人、秋天、乌啼等等。
四、小结
五、布置作业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守望遥远,我们的天堂
- 平淡其外 绚烂其内
- 拥紧自己的灵魂
- 拒绝空白
- 把握三角形的支撑
- 愿景
- 我想握住你的手
- 把握戈多
- 自己就是天使
- 遥望晶莹近观纤瑕
- 梦想在现实中起舞
- 高分作文点评
- 我想握住你的手
- 相遇在梦想与现实的轨迹中
- 握手真的不需要言语
-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
- 浅谈红富士苹果早期丰产栽培技术
- 谈中美两国产褥期护理方法的差异
- 浅谈从南海地名词汇看地域文化的基本特征
- 浅谈发展现代林业与建设生态文明
- 双低油菜秦优10号生育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 浅谈龙门山石灰石矿云中寺排土场泥石流地质灾害的治理
- 煤层气开发经济模型
- 关于新时期我国的食物安全和农业科学发展
- 关于数学教学中教师提问技能的有效性分析
- 浅谈护理管理中的人性化理论应用探讨
- 浅议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的快乐生成
- 关于完善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教育途径
- 论医院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途径
- 胰腺外伤24例诊治分析
- 《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 《小熊住山洞》
- 《小松鼠找花生》教学设计之七
- 《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之十一
- 《雪孩子》教学设计之三
-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之四
-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之二
- 《小松鼠找花生》教学设计之八
-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及评点
-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之三
-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之十
- 《雪孩子》教学设计之二
- 《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