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3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鉴别关键词、理清思路、整体把握的能力,激发学生朗读品赏诗词的兴趣。
2、培养学生鉴赏,评价现代诗词的能力。
3、感知《再别康桥》的诗意美,艺术美和人情美。
【教学重点】
1、《再别康桥》中的诗意美和人情美。
2、《再别康桥》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徐志摩:(1896~1931)笔名云中鹤、南湖,浙江海宁人,现代诗人,“新月派”代表诗人,他的诗,散文以及艺术观,受英国浪漫主义影响较深,注重意境创造与音律和谐。著作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等,名作有《再别康桥》。
他在中国新诗史上是位毁誉不一的诗人。1918年到1928年,他三次旅欧,在英国伦敦剑桥大学研究英国文学时,曾在康桥河里划船,在康桥上漫步,陶醉在美丽的大自然怀抱中。代表诗作《再别康桥》、《偶然》、《云游》等,《再别康桥》是徐志摩最重要的代表作,是使诗人获得巨大声誉的诗作。
二、中国现代诗人简介
现代诗诞生于五四运动前夕,它不断接受外来影响并溶化在自己民族风格中,涌现了众多艺术流派。 代表作家有郭沫若、闻一多、艾青等。闻一多、臧克家和徐志摩都是我国新诗发展史上的先驱,虽然他们风格迥异,生活道路也各不相同,但都为我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概述诗歌写作背景
《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
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徐志摩留学英国两年,大部分时间在此度过。这是他一生最美好的时光。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说得太伤感于事无补,写得太淡漠未免矫情,还是洒脱一些好。
三、示范朗读课文(展示多媒体课件)
四、同学们齐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五、学生讨论
(展示课件)
1、整体感知《再别康桥》内容和形式。
2、具体分析《再别康桥》的内容(节)1、2、3、4 、5 、6、7。
六、学生讨论
《再别康桥》语言形式(展示多媒体课件)
七、再次朗读本诗,讨论它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展示多媒体课件)
八、其他作品欣赏(展示多媒体课件)扩大学生的视野
九、志摩影集(展示多媒体课件),进一步了解徐志摩
十、英国剑桥大学掠影学生进一步感受文章
十一、巩固练习
(展示多媒体课件)
十二、课后作业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六二班的欧阳公主》
- 我的业余爱好
- 福娃迎迎的联想
- 说说我们班
- 表姐的眼睛
- 我当“和事佬”
- 我敬佩的人
- 妈妈的爱
- 奇怪的李爷爷
- 陆三快
- 炒“书”菜
- 胆小的我
- 一个轮椅上的微笑天使——金晶
- 产品说明书
- “双面”四姨爹
- 初中英语素质教育分析与思考
- 新能源汽车:看上去挺美
-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实践教学研究
-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 论社会实践对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作用
-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与能源战略探究
- 生物能源与粮食安全及减排温室气体效应
- 试论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 环保型生物能源“沼气”
- 改变耆英命运的不平等条约
- 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如何很好的实施素质教育
- 新能源汽车实战“2012中国国际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展览会”
- 分数阶动力学 最近进展
- 道教文化在诸葛亮一生中的存在和影响
- 量子动力学与信息
- 《斑羚飞渡》教学设计
- 皇帝的新装
- 上册《春》教案
- 第一册《济南的冬天》课堂教学设计Ⅰ
- 《斑羚飞渡》课案
-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
- 上册《春》教案
- 《斑羚飞渡》教学设计
- 第一册《济南的冬天》课堂教学设计Ⅱ
- 社戏
- 《斑羚飞渡》简案
- 《斑羚飞渡》教案设计
- 《斑羚飞渡》教案设计
- 《斑羚飞渡》教学过程
- 月亮上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