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5
《记念刘和珍君》重点难点精解
1、本文的大体脉络是怎样的?
通观全文,作者悲和愤两股情感的烈焰,无处不在迸发,无处不在燃烧,升腾交织,无可抑制。追悼会的气氛,程君的发问和要求,引起对烈士的痛心的忆念,并且激起对杀人者的满腔仇恨和愤怒的揭露控诉。同时,作为革命家、思想家的作者,始终没有停止深沉的思索,对惨案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沉痛的总结,对烈士的死难意义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这就是作者思想感情发展和文章结构上的大体脉络。
2、本文结构是怎样的?
文章第一、二、三部分,侧重于悲痛的忆念、哀悼;第四、五部分侧重于愤怒的揭露控诉;第六部分侧重于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三者交错融汇,始终统一于“记念”这一中心。
3、本文的思想意义是什么?
本文的内容,其实是对“三·一八”惨案的述评。鲁迅愤怒地控诉段政府虐杀爱国青年的暴行,痛斥走狗文人下劣无耻的流言。他无比沉痛地悼念刘和珍等遇害者,奉献他的悲哀和尊敬。鲁迅一方面告诫爱国青年改变斗争的方式,一方面颂扬“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颂扬她们的勇毅,激发人们“更奋然而前行”。
作者记念一个刘和珍,评述的是“三·一八”惨案整个历史事件,要理解这篇课文,应首先把握其博大而深刻的思想意义。
4、怎样从理清思路入手来解读难句?
遇到难句,要把它放到思路中去,这样就容易理解了。根据语境揣摩语句的含义,就是根据思路去解读。理清思路是阅读理解的一把钥匙。例如:
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从思路上看,这里说的是记念死难者应取的态度,也是生活在黑暗世界的奋斗者理想的人格。从悲哀、愤懑到“敢于直面”“敢于正视”,是思想感情的飞跃,要做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这样,中国才有得救的希望。他们当然要承受超乎寻常的哀痛,但是为改变惨淡的人生,创造幸福的人生,他们本身也是幸福者。
⑵“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
“缘由”就是反动统治者不但极端凶残地屠杀人民,而且还用文的一手,进行严酷的思想统治。作者的思路是从揭露武的一手到揭露文的一手。反革命的两手是中国历史上反动统治者惯用的手法,屠刀加箝口术,致使老百姓敢怒不敢言,默无声息,衰弱不振。
⑶“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辗转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伟大”指三个女子伟大。“从容地辗转”是概括她们互相救助的情况。如此沉勇如此友爱,其精神之伟大确实令人惊心动魄。“枪弹的攒射”给凶残的执政府以辛辣的嘲讽。屠戮妇婴与惩创学生,是互文,同指制造“三·一八”惨案。在三个女子从容沉勇友爱的伟大精神反衬下,中外杀人者显得更加卑劣凶残。“伟绩”“武功”是他们自己的夸耀,鲁迅用这两个词,当然是反语。
⑷“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苟活”,苟且图生存的意思。“苟活”是鲁迅的自我贬抑,说明他对自己的解剖确实到了无情的地步,他不惜贬抑自己来映衬刘和珍等人勇毅的形象,其实鲁迅是大智大勇的真的猛士。“真的猛士”首先是作者的自我策励。同时,这又是战斗的号召,鲁迅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像他一样,看到希望,为希望所鼓舞,奋然前行。
本句的“苟活者”与第三部分“苟活”一语相对照,但范围扩大了。本句肯定了刘和珍牺牲对两类人(“苟活者”和“真的猛士”)所起的积极作用,抒发了崇敬之情,表现了决意奋进、义无反顾之意。
⑸“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本句既承接上文,也引起下文。“这”所指的主要是:对反动军阀和所谓学者文人的无情揭露,对血的教训的冷静总结,以及自己绝不妥协的抗争精神。
⑹“在四十余被害的青年之中,刘和珍君是我的学生。学生云者,我向来这样想,这样说,现在却觉得有些踌躇了,我应该对她奉献我的悲哀与尊敬。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
引号明确了“苟活到现在”所修饰的中心词是“我”,而不是“学生”。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说,刘和珍的确是自己的学生;另一方面又说但与她的伟大的牺牲精神相比,自己不过是“苟活者”。这样写,是对第一部分“程君”那段话从另一方面的补充,即自己并不是以一个老师的身份来给一个喜欢自己文章的学生写悼念文字,自己所悼念的其实是一位真的猛士。这样写,既把第一、二部分的内容紧紧熔铸在一起,又突出了鲁迅对这位学生极高的崇敬。这种崇敬之情贯穿于第三、四、五部分的记叙,至第七部分的议论进一步发挥。总之,本句中引号起强调作用,表现了作者对烈士的崇敬之情,也表现了作者以死难烈士为榜样,英勇奋斗的强烈愿望。刘和珍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作者为此感到骄傲和崇敬。
⑺“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
这是总收全文的一句,是全文思路的收束。对于“此”所概括的内容,既有对敌人的控诉、揭露,又有对烈士的崇敬和悼念;既有对“三·一八”惨案的评价,又有自己奋然前行的斗志。即“此”涉及对烈士的崇敬,对其牺牲精神的评价,对其斗争方式的总结,对反动军阀的愤怒声讨,对所谓学者文人的揭露、鞭笞,对庸人警醒的期盼以及作者奋然前行的决心等等。
5、从表达方式上看,本文写法有何特点?
本文采用了叙述、议论、抒情三种表达方式相结合的写法。叙事简练,清楚地写出了刘和珍思想性格的特点和壮烈牺牲的情景;议论深刻,有力地揭露出反动派的反动本质,总结了对敌斗争的经验教训;抒情强烈,颂扬了烈士的崇高精神,抒发了自己的无限悲愤之情。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交错,融于一体,使文章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高度的说服力。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悔泪
- 中秋之夜
- 逝灭的旅途
- 爱我铁中
- 契约
- 碎梦
- 小小方寸寄真情
- 星夜
- “残缺”的完美
- 美丽的大海
- 爱
- 枫叶如是说
- 秋天离别
- 并不复杂
- 李白教我学古诗
- 苦瓜露地栽培技术
- 谈方正县地域水稻栽培
- 春马铃薯覆膜高产栽培要点
-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 基于Web的财务凭证管理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2
-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 浅谈番茄的栽培技术
- 水稻抛秧栽培法
- 绿色食品菊苣育苗技术
- 寒地水稻高产栽培要点
- 芸豆的高产栽培技术
- 玉米套种芸豆栽培技术要点
- 论苦瓜高产栽培技术
- 浅谈园林工程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及处理
-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 走出语文教学的误区
- 浅谈小学英语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
- 听杜郎口中学崔其升校长报告有感
- 让情感教学走进语文课堂
- 谈低年级的阅读教学
- 浅谈农村小学阅读教学
- 巧施表扬艺术
- 推进学案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 呵护孩子们纯真的梦
- 依靠多元智能开发生本课程
- 对开展好跳绳和踢毽子等民间传统项目教学的几点思考
- 突破难点、享受拼音的快乐
- 注重知识间的联系,轻轻松松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