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5
《短新闻两篇》思想方法与典型例题
1、为什么说英国的告别仪式是“日落仪式”?
剖析:这是本文语言艺术的一个代表。理解它需要联系英国的背景与香港回归的意义,体会其中的象征手法。
参考答案:英国曾经占领了非常广大的殖民地,被称为“日不落帝国”,喻指在它的领土上,永远都有阳光照耀。香港作为英国在东方的最后一块殖民地,于1997年脱离英国的统治,回归祖国,可以说在中国香港的土地上,英殖民统治的太阳落了。所以把英国告别的仪式称为“日落仪式”。
2、从《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中我们要读出什么?
剖析:《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是一篇“沉重”的新闻。它真实记录了纳粹集中营奥斯维辛的现在和过去,让你在罪恶的人性面前热泪纵横,无地自容。奥斯维辛是德国法西斯屠杀犹太人和其他平民的集中营,动用了毒气、细菌、焚尸炉等惨绝人寰的杀人方式,共有400万人死在那个人间地狱。今天读来当有警醒。
参考答案:
首先,人要学会在良心的拷问下生活,在忏悔中走向完美。一个没有良心约束的民族是疯狂的,一个没有良心的人是可耻的。罪恶,就发生在人彻底疯狂以后。没有人类的良知,那么,杀戮也是理直气壮的了。人应该时刻拷问自已的良心,不放弃真与善,不盲从声称自己拥有真理的人,才能避免更多灾难。记者“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在访问这里之后,如果不说些什么或写些什么就离开,那就对不起在这里遇难的人们”。
其次,在苦难和死亡面前能感受到同样的痛苦的人才是一个健全的人。人,一旦他完全麻木,也不能成为人了。苦难和死亡,因为具有普通性,和每个人息息相关。它们会刺痛我们的心。你看,在新闻中,参观者都那样沉重压抑,“默默地迈着步子”,“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他们的行为是那样真实,为什么他们会这样?不仅是害怕,还因为遭受苦难的和施加苦难的都是和他们一样的人!
最后,不管苦难如何可怕、漫长,希望和正义永远存在。新闻中出现了两处细节:
⑴ 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
⑵ 一排照片的中间,有一张脸特别引人注目,发人深思。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死亡的阴影无法毁灭生活的希望,真与善在暴力面前是微小的,但却是永恒的,它们才是生活的希望。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父母的爱
- 愤怒与惋惜
- 父母的爱(13)
- 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演讲稿
- 父母的爱
- 父母的爱(11)
- 父母的爱
- 父母的爱
- 神奇的汉字
- 有趣的汉字1
- 父母的爱
- 我爱中国汉字
- 有趣的汉字
- 有趣的汉字2
- 愤怒与惋惜
- 试论气候环境对建筑装饰施工的影响研究
- 施工组织总设计
- 钢管敷设施工方案
- 落地钢管外脚手架施工方法
- 建筑楼梯设计数据一览
- 某单位工程变更与签证管理办法
- 想成为搞建筑行家应该知道的数据
- 丙烯酸施工方法
- 施工组织设计
- 有效控制质量、工期、成本三大目标
- 建筑面积计算
- 房地产建筑成本
- 老虎窗
-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备案若干问题的认识和探讨
- 土方工程量计算
-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趣闻故事
- 《小鹿的玫瑰花》重点问题探究
-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教案讲义1
- 《找春天》教学建议
-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随堂练习 提高篇
- 《找春天》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 《找春天》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 《找春天》课外延伸 春的赞歌
- 《月球之谜》 考点练兵2
- 《月球之谜》 趣闻故事
- 《我有两个月亮》
- 《找春天》课堂重点:背景描述 春的序曲
- 《找春天》课堂重点:拓展交流,强化感受
-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相关介绍
- 《找春天》课堂重点:课堂回放 春的追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