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氓》和《采薇》导学
一、思考领悟
《诗经》以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成为“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写实手法。按现实生活的本来面目,反映生活中带本质性的社会问题,使诗歌创作成为一幅幅社会生活的图画。《氓》,偏重叙事;《采薇》,偏重抒情。两首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感情都相当丰富、复杂。那么,我们要读懂《氓》(《诗经·卫风》)抒发了什么情?如“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采用了什么手法?《采薇》(《诗经·小雅》)抒发了什么情?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四句诗好在哪里?
二、鉴赏评价
《氓》,抒发弃妇的怨忿之情;叙事与抒情的结合和比兴手法。《氓》它以一个女子自述的口吻,讲述了她幼年时的欢乐、恋爱时的盟誓、婚后的变卦,怨愤、留恋、痛苦等婚恋悲剧。尤其是《氓》中的第三、四两章皆以桑树起兴,从诗人的年轻貌美写到体衰色减,同时揭示了男子对她从热爱到厌弃的经过。“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以桑叶的枯黄飘落,透过桑叶衰败的景象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切合人物的身份,形象生动和谐。“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则以“戒鸠无食桑葚以兴下句戒女无与士耽也”(朱熹《诗集传》)。其中两个感叹句,语调激切,以警醒、提示的口吻劝告所有的女性;“士之耽兮……不可说也”,语气舒缓,流露出女主人公的无奈和无助,令人同情。女子以反省的口气回顾了婚后的生活,找寻被遗弃的原因。这是叙事、抒情和比兴结合的典范例子。
《采薇》,抒发士卒远戍的劳苦和哀怨之情;情景相生,重言叠字。诗中的“杨柳”又成为后代“折柳相赠”与“折柳思远”的文化元素的滥觞。汉人有“折柳赠别”的风俗。折柳枝赠别亲人,因“柳”与“留”谐音,以表示挽留之意。这种习俗最早起源于“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离别赠柳来表示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杨柳是春天的标志,在春天中摇曳的杨柳,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折柳赠别”就蕴含着“春常在”的祝愿。古人的诗词中也大量提及折柳赠别之事。唐代权德舆诗:“新知折柳赠”,宋代姜白石诗:“别路恐无青柳枝”,明代郭登诗:“年年长自送行人,折尽边城路旁柳。”清代陈维崧词:“柳条今剩几?待折赠。”人们不但见了杨柳会引起别愁,连听到《折杨柳》曲,也会触动离绪。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其实,柳树可以有多方面的象征意义,古人又赋予柳树种种感情,于是借柳寄情便是情理中之事了。其中像“杨柳依依”、“雨雪霏霏”等重言叠字的例子比较多,这样反复吟咏,构成了回环往复的音乐网络,给人缠绵悱恻的美学效果。
──发表于《语文周报》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动物给人类了许多启示
- 战争中的孩子(1)
- 一件真实的事情
- 大自然的启示
- 沉痛的教训
- 绿树的启示
- 我的发现
- “白杨胡”落地的奥秘
- 战争中的孩子
- 大自然的启示真多
- 大自然老师
- 蝉发音的秘密
- 战争中的孩子
- 从动物身上得到的启示
- 养金鱼
- 分析建筑工程拖延工期的原因及对策
- 粤东北客家围龙屋建筑中的风水
- 角度过程能力指数及其在非对称角偏差下的推广
- “飞特族”冲击国企管理
- 浅谈企业会计信息化现状及发展途径
- 居住区教育设施的服务半径
- 浅谈提高煤炭运销管理水平须加强统计工作
- 高层建筑楼前广场的设计方法初探
- 中国式国企管理60年
- 财务杠杆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
- 创业板企业激励机制的方案探讨
- 浅论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 居住区规划的理解
- 西方EVA价值评价与物流企业管理创新
- 建筑施工中几种常见质量通病的分析
- 《两只鸟蛋》训练素材
- 《两只鸟蛋》范文 小鸟的自述
- 《两只鸟蛋》重点问题探究
- 《两只鸟蛋》重点字词的意思
- 《两只鸟蛋》考点练兵
- 《两只鸟蛋》随堂练习 提高篇
- 《两只鸟蛋》相关资料 世上有多少只鸟?
- 《两只鸟蛋》随堂练习 巩固篇
- 《两只鸟蛋》教学重点
- 《两只鸟蛋》学习难点
- 《两只鸟蛋》整体阅读感知
- 《两只鸟蛋》教案(一)
- 《两只鸟蛋》写作指导
- 《两只鸟蛋》教案(二)
- 《两只鸟蛋》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