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08-23
《采薇》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常识:风、雅、颂、赋、比、兴。
2、学习诗中的比兴手法及重章叠唱的章法。
3、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认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特点。
4、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
【教学时间】
一课时。
【学习步骤】
一、了解《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
1、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魏、唐、秦、陈、桧、曹、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
2、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
3、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功业的。
所谓《诗经》“六义”,其中风、雅、颂,是指体例分类来说的;赋、比、兴,是就表现手法而言。关于赋、比、兴,宋代朱熹做了比较确切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赋、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是构成《诗经》民歌浓厚风土气息的重要原因。《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由于其内容丰富、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二、学习《采薇》
1、学生朗读,整体把握。思考讨论: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
《采薇》是《小雅》中的一篇,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2、再读诗歌,疏通词句。
3、理清思路,把握内容。
第一章,写士兵为抗击外族的侵犯,背井离乡,久久不得归家,而产生的悲伤、厌战和对外族的仇恨。
第二、三章,写军旅生活之劳苦及由此而引发的强烈的思归之情。
第四、五章,直接写战事。这两章是在前面基础上的对战争场面的具体描写,通过对马、车、象弭、鱼服、将帅和士兵生动而形象的刻划,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忧心烈烈”“忧心孔疚”的原因,也使前面的“王事靡盬”落到了实处。从而进一步强调了正是因为战争频繁,居无定所,作为兵营中最底层的士兵才归家无望,思乡心切。
第六章,写戍卒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有了前面的一系列铺垫,经过出生入死的战斗之后,战争的幸存者终于踏上了归家的路途。但作品并没有写士卒胜利后的喜悦,而是营造了昔日杨柳依依、如今雨雪霏霏的场景,写的是历经磨难之后内心深处的凄凉和悲苦,而且“行道迟迟,载饥载渴”,归乡的路依然那么艰难。
4、赏析:诗末章首四句,历代传诵不已,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王夫之在《薑斋诗话》里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读罢全诗,我们仿佛看见一个身心憔悴的戍卒,冒着大雪,沿着泥泞的小路慢腾腾地走向画面深处,走向大雪浓重的远方。只给我们留下一个孤独的背影,一声幽怨的叹息。
三、布置作业
背诵最后一段。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记一次辩论会
- 父母的爱
- 记一次别开生面的辩论会
- 父母的爱
- 父母的爱
- 记一次辩论会
- 记一次辩论会
- 记一次辩论会
- 父母的爱
- 父母的爱
- 记一次辩论会
- 记一次辩论会
- 父母的爱
- 记一次辩论会(开卷是否有益)
- 记一次辩论会
- 混凝土修补与调色之水性环氧修补砂浆
- 施工图常见差错和矛盾的审查
- 助理工程师申报技术总结
- 施工员个人工作总结
- 建筑公司项目部技术员工作总结
- 房屋结构决定家装防水差异
- 施工组织设计学习总结
- 公路工程技术员年终工作总结
- 某单位施工员建筑工程年终总结
- 建筑工程多年经验总结
- 2012年工程现场技术员工作总结
- 长输管道设计施工中的问题
- 仿古建筑工程项目
- 2011年工程技术员年终工作总结
- 施工缝留置位置、形式和处理措施
- 《乌鸦喝水》随堂练习:提高篇
- 《乌鸦喝水》考点练兵:阅读篇
- 《乌鸦喝水》趣闻故事:乌鸦本是吉祥鸟
- 《乌鸦喝水》教学重点
- 《乌鸦喝水》教学难点
- 《乌鸦喝水》写作指导:童年趣事
- 《乌鸦喝水》随堂练习:巩固篇
- 《乌鸦喝水》重点字词的意思
- 《乌鸦喝水》教案 二
- 《乌鸦喝水》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 《乌鸦喝水》训练素材
- 《乌鸦喝水》范文习作:童年趣事
- 《乌鸦喝水》教学目标
- 《乌鸦喝水》教案 一
- 《乌鸦喝水》重点字词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