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2-06
《离骚》教学设想
第一步营造氛围:
1、结合屈原两次被贬的原因及经过,突现其才华和正直的品格:
屈原“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有旷世之才,却被小人陷害,不仅是个人的悲剧,也是社会的悲剧,有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正直的人遭到不幸,同样有深刻的震撼力。突出渲染诗人的才华和正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小人的憎恨,对诗人的景仰和惋惜之情,为与文本对话作好准备。
2、介绍后人凭吊屈原的对联,进一步渲染悲剧气氛,为学习文本蓄势:
向学生介绍后人凭吊屈子的几副对联,如“天问千声悲故国,江咽万语吊斯人”、“沉思高举洁白清忠,汨罗江上万古悲风”、“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璧,湘流应识九歌心”等,让学生从对联中概括凭吊者的感情。学生很快从对联中抓住“悲”字,体味到后人的悲叹和惋惜之情。
3、介绍屈子名句,展示诗人情怀:
让学生将课下搜集的屈原的名句拿来互相交流。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众人皆醉我独醒,众人皆浊我独清”等,通过这些名句的介绍、玩味来让学生感受诗人的崇高人格。在营造足了氛围之后,开始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
第二步披文入情:
首先,采用问题发现法,鼓励学生自主认知。
鼓励学生将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讲给大家听,讲句意,讲自己的感受、理解或句中的情感,目的在于督促学生主动去探讨课文内涵。因为分析对象为自主选择,避免了被动状态。在师生互动的状态中完成对诗句内涵的理解。
其次,整合学生认知,梳理诗人情感。
要求学生找出诗中表现情感的词,并总结每一种情感针对的对象及产生的原因。内容概括如下:哀——民生多艰
怨──君王不察
悔──相道不察
忧──国运艰难
愤──奸佞当道这一步,就是对学生自主认知的进一步整合。通过这样一个整合,照顾自主认知不主动的一部分同学,也照顾善于课后领悟、复习的同学,同时,让学生更深入地体味诗人的情感,做到以“情”领起,以“情”贯穿。
第三,披文入情,品味人情美。
在整合文本中蕴涵的情感之后,顺势引导学生鉴赏诗歌的人情美,将教学深化一步。
这段引导不妨这样设计:“人情美是指融注在诗歌意境中的人的感情所产生的美感,是真挚、纯洁、高尚、无私、诚实、善良的,而这首诗中诗人表达了强烈的忧愤、怨恨之情,那么它的人情美是怎么体现的?”这样就由抓文中直接表露的情感深入到思考产生这种情感的原因,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高尚情怀,忧愤、怨恨之情不是仅因个人遭遇产生的,更是因为楚国民生的艰难,那一声“长太息”中蕴藉了诗人太多的忧和痛。
第三步沿情寻志:
1、探究人格:
在对诗人的情感加以定位后,继续深入,鉴赏诗中蕴涵的人格美,达到沿情寻志的目的。在此,可设计这样的问题:“屈原‘入则与王图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有这样的才华,不被楚怀王重用,何愁找不到重用他的君王,为什么选择汨罗江作为他的归宿?”关键在于诗人的清高、忠心、执著决定了这样一个归宿。清高使他不愿向世俗低头,他不违背为臣的原则,执著的信念,使他对理想不言放弃。在理想不能实现的时候,他选择了汨罗江。
2、追寻理想:
这一步的实施,先引导学生借助文前的阅读提示,学生很快就抓住了“美政”,这时,老师向学生介绍屈原的“美政”思想:“圣君贤相”和“民本”。整个教学过程,层层递进,以情贯穿,以美提升,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将人文精神落到实处。再回味悼念屈子的对联:“湘流应识九歌心”。整个教学用三个课时,重铺垫,重设疑,精心设计导语,注重步步深入,既让学生理解诗句的内涵,感受悲剧色彩,又让学生接受一次心灵的净化。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第一次当主持人
- 小兔子死了
- 我的雨伞情结
- 第一次接弟弟
- 我的英语老师
- 假文盲
- 想对所有捕鸟的人说
- 诚实节
- 秋景
- 漂亮的贺卡
- 我和书交朋友
- 美丽的邕州老街
- 生活中的小镜头
- 读《白雪公主》有感
- 妈妈,我想对你说
- 论新农村人才队伍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
- 基层社会的形成与政治整合的现代性变迁
- 以制度创新促进农民增收
- 论复合保鲜剂对灵武长枣贮藏效果的研究
- 流沙海岸风口地建立防护林主要技术与投资分析
- 现阶段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
- 论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
- 乡村宗族文化复苏的路径依赖
- 制约农村政治文明建设的文化因素分析
- 试论广西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
- 浅析海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
- 论农田防护林的环境效益研究综述
- 浅析我省农村环境问题及对策
- 关于宅基地问题的若干思考
- 辽宁农村流通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
- 《白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9
- 《白鹅》第一课时教学设计5
- 《小木偶的故事》教学案例
- 《桂花雨》所得
- 《去年的树》教学实录
- 《白鹅》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
- 《白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
- 《白鹅》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 《白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 《白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4
- 《白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7
- 《白鹅》第一课时教学设计4
- 《小木偶的故事》快乐练习:同步训练
- 《白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
- 《白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