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知识扩展> “结发”注释质疑

“结发”注释质疑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4

“结发”注释质疑

教材《孔雀东南飞》一诗中“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两句诗下有注:“年少时候结为夫妇,相亲相爱地过活,死后在地下,也相依为伴。结发,古时侯的人到了一定的年龄(例如男子20岁,女子15岁)才把头发结起来,算是到了成年,可以结婚了。”(着重号为笔者所加,下同)笔者认为,这一注释是不正确的。

对“结发”一词,《汉语大词典》卷九881页作如下释义:①束发,古代男子自成童开始束发,因以指成年。《史记·李将军列传》:“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今乃一得当单于,臣愿居前,先死单于。”②成婚。古礼,成婚之夕,男左女右共髻束发,故称。汉苏武《诗》三:“结发为夫妇,恩爱两不疑。”③指妻子,后亦指元配。查《辞源》《中文大辞典》等大型辞书,皆与《汉语大词典》释义相同。

细读这些注释,有如下几点值得注意:其一,义项①“结发”虽可指“成年”,但一律指男性,从不及女子。因此,课文注释说“结发”也指女子“(例如……女子15岁)才把头发结起来。算是到了成年”缺乏事实根据。其二“结发”即“束发”,是从“成童”时候就开始的。(《辞源》为“童年或年轻时”)不一定要到二十岁“把头发结起来”,此与古代男子二十岁时所行“加冠礼”不一样。其三,义项②特别指出,“结发”是古人结婚时的一种仪式,这种仪式是在“成婚之夕”,“男左女右共髻束发”,后也用来指言结婚的行为,即“成婚”。其四,俗亦称元配为“结发”。上述四点,“结发”一词都没有“古时候的人到了一定的年龄(例如男子20岁,女子15岁)把头发结起来,算是到了成年,可以结婚了”这一层意思。“把头发结起来”不一定要到“成年”,“例如男子……”云云,实指男冠女笄的成年礼。课文注释似乎是在用古代男子二十加冠女子十五著笄的成年礼来解释“结发”这种古代的婚礼仪式,此为第一点不妥。第二,从向来诗的意象对举来看,“结发”与“黄泉”一言生,一言死,是生死对举。而“结发”正是希望婚后能白头偕老,是言生,若依课文注释“年少时侯”如何如何,似应与“年老时候”如何如何对举才对,不该与“死后在地下”扯到一起。第三,事实上,从两汉直到唐宋。“结发”被用来指称婚礼仪式或结婚,除上引苏武诗外,还可举出不少。如“与君初婚时,结发恩义重。”(曹植《种葛篇》)“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杜甫《新婚别》)“结发年已迟,征行去何早。”(孟云卿《古别离》)“与君结发未五载,忽从牛女为参商。”(白居易《太行路》)这些诗句中的“结发”一词皆是“婚礼”或“结婚”的意思,即指“成婚之夕,男左女右共髻束发”这种古代成婚的仪式,引申为结婚,与男冠女笄的成人礼风马牛不相及。

唐代女子晁采与情人私订终身,写了一首《子夜歌》,中云:“侬既剪云鬟,郎亦分丝发。觅向何人处,绾作同心结。”诗中描写了剪发、绾发的细节。新婚男女各剪下一绺头发,绾在一起作为信物,这大约就是“结发”(共髻束发)在唐代的表现形式。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有一段记述:男女入洞房,“对拜毕,就床。……男左女右,留少头发。二家出匹缎、钗子、木梳、头须之类,谓之合髻。”“合髻”即“共髻束发”的不同说法。这种以剪下少许头发作为婚姻信物的婚俗,到明清仍未绝迹。《红楼梦》中贾琏在外鬼混,将多姑娘的一绺头发带回家,差点被王熙凤发现,被平儿掩饰过去的情节描写,正反映了这一点。

上述材料证明,“结发”确是指新婚夫妻举行婚礼时的一种仪式,也用来指结婚这一行为。若将“结发”理解为“算是到了成年,可以结婚”,那么它离“同枕席”尚遥远,只有把“结发”理解为“结婚礼仪”或“成婚”,它才与“同枕席”贴近。

最后,我们将这两句诗作如下释义:“结婚后我们相亲相爱生活在一起,也希望死后在地下相依相伴。结发,古时候的一种结婚仪式,成婚之夕,男左女右共髻束发,故称,此指成婚。……”这样解释不绕弯子,恰当而简明。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一次难忘的经历
七色花
受伤以后
鬼屋
伐木工人的故事
手工制作
喝了聪明液以后
漫画《父与子》——一本引人入胜的书
罗汉鱼
文具袋
假如我有一双翅膀
我的妹妹
罗汉鱼
未来的火车
新时期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及其政治学分析
电影《蓝色情人节》叙事结构浅析
美国关于原告资格功能之争及其对我国的启示(1)论文
中国政治文明与中国政党制度
论演员在“假定空间”中表演的真实感与信念感重要性
对影视产业竞争力研究透析
分析中国电视剧产业类型化运作
从群体性侵权透视知识产权文化意识的培植(1)论文
分析寻求电视电影可持续发展战略
私法权利的转型-一个团体法视角的观察(1)论文
政治体制改革与十六大的主题选择
总统制,议会制及其他
平等的民主观与自由的民主观(下)
自由主义还是社会民主主义——浅议未来中国宪政原理
分析电视相亲“门槛低”!潜逃杀人犯竟成应征男嘉宾
《静夜思》教学建议
《小小的船》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
《静夜思》教学设计6
《静夜思》教学设计7
《小小的船》第一课时教学设计5
《小小的船》第一课时教学设计4
《静夜思》学习目标和教材简说
《小小的船》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静夜思》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静夜思》教学设计5
《静夜思》教学设计7
《小小的船》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
《静夜思》教学设计8
《小小的船》第一课时说课设计
《小小的船》学习目标和教材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