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5-12
《孔雀东南飞》教学反思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古代诗文阅读教学这一模块的要求是:提高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学会解决阅读中的障碍、了解作品的社会影响等等。《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第一首长篇叙事诗。该诗叙述的故事有人物,有情节,有以白描手法刻画的准确、生动的人物形象。如何在本课教学中达到新课程标准对学生提出的这些要求,我的初步设想是让学生通过对本课诗句的理解,从中学习人物形象的刻画手法;通过对主题的理解,了解作品的社会影响。于是,本课教学围绕这个思想展开。
全篇教学安排为三课时。第一课时将学生不懂的字音、字义梳理通顺。这一课除了个别字音比较难懂之外,一些基础知识学生可以通过课本的注释阅读去了解与掌握。在疏通的同时初步了解故事的梗概。
第二课时让学生通篇朗读,理出层次之后,再分角色朗读。虽然篇幅较长,但学生通过朗读加上老师对个别语段的点拨,学生基本可以弄懂文义。
第三课时是人物形象分析,达到揭示主题的目的。这节课学生掌握起来难度较大,我的教学环节主要是:
首先让学生从全文中找出能表现刘兰芝人物形象的诗句,通过学生朗读初步体会文中人物的性格。其次由学生分析人物的性格,进而归纳出人物的形象,再通过故事情节认识人物的悲剧结局。学生通过对文中诗句的分析,从不同侧面了解到文中人物的性格,勾画出人物的形象:从“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做细步,精妙世无双”这些诗句中,学生看到了刘兰芝的美丽;从“鸡鸣入鸡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这一诗句中,学生体会到了刘兰芝的勤劳能干;从“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这一诗句中,学生悟出了刘兰芝的聪明、知书达理;从“勤心事公姥,好自相扶将”、“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念母劳家里,好自相扶将”等诗句中,学生读出了刘兰芝的善良、懂礼;从“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做磐石,妾当做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兰芝初还时,府吏见叮咛,结誓不别离。今日违情意,恐此事非奇。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等诗句中,学生品味出刘兰芝对待爱情的忠贞。学生对诗句进行以上的分析、思考,都能得出文章是通过人物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得出人物性格这样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思考造成刘兰芝悲剧结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即使学生能够说出封建家长制是悲剧根源的话语,但不一定是真正意义上的理解,毕竟他们缺乏对当时生活与社会的体验。后来在学生的发言、教师的启发下,班里大多数同学逐渐都能够明白这一点。最后,让学生运用教师教的方法分析其他人物形象。学生通过练习,基本掌握了这个方法。
我在最后设计了一道开放式思考题:假如在今天,这个悲剧是否会发生?刚开始学生们无从答起。后来我启发到,假如你就是故事中的主人公,你会怎么办。有的男同学说,会做好母亲和妻子的工作。有的女同学说,我会努力让婆婆喜欢我。虽然学生的回答还很肤浅,离我预设的答案相差很远,但他们毕竟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认真思考,他们还是有所收获的。
课后我反思:如果我的教学环节是引导学生对“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等诗句的理解,再把学生引向对爱情的忠贞思考的问答,那么这堂课就会更加突出主题。一个爱情悲剧、一篇文学作品是可以引发诸多社会问题的讨论。语文新课标指出:“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内容实质,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基于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提出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借以加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小鸡和小鸭的故事
- 小苹果树找医生
- 我帮妈妈拖地
- 买豆腐
- 大公鸡
- 家乡的大山
- 大自然
- 四季姑娘
- 公园
- 第一次写日记
- 龟兔比赛
- 葡萄
- 自我介绍
- 套圈圈
- 小花猫剪胡须
- 设计师应备二十八原则
- ,安全网张挂安全技术交底
- 人防地下室的设计
- PC桩与PHC桩
- 工程前辈施工经验、心得汇总
- 关于多层框架基础拉梁的几点看法
- 别墅的优选策略
- 建筑的耐火等级分类
- 工程质量监管不能有“硬伤
- 这些建筑术语你知道吗?
- 脚手架
- 涂料防腐与防水施工安全技术交底
- 按揭与抵押的区别
- 房屋面积的正确测量方法
- 精密工程测量
- 《珍珠泉》随堂练习 巩固篇
- 《珍珠泉》美文欣赏 一碗水
- 《珍珠泉》 重点字词意思
- 《翠鸟》教学重点
- 《珍珠泉》同步作文 写作指导
- 《珍珠泉》 教案讲义2
- 《珍珠泉》 重难点分析
- 《珍珠泉》 重点语句探究
- 《翠鸟》教学目标
- 《珍珠泉》同步作文 训练素材
- 《珍珠泉》随堂练习 提高篇
- 《翠鸟》 考点练兵 B组
- 《珍珠泉》 整体阅读感知
- 《翠鸟》教学难点
- 《珍珠泉》 教案讲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