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20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课前梳理】
《兰亭集序》以前在教学的过程中接触过,而且有相应的书法方面的总结,知识上是基本够用的。主要是要考虑怎样才能让学生摆脱以前以翻译为主的套路,在课堂上建立文本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来辅助教学,从而加深对文本的认识。
开头的部分(头两段),可以从学生的“聚会经历”入手,即生活中的感受会有哪些?一次成功的聚会所要具备的因素有哪些?时间、地点、天气、人齐、环境、活动、感受等等,那么这样一来课文的内容就不是很难懂了。
第三段是作者进一步展开论述的部分,是一种普通人感情变化的规律,即不同的人都能通过不同的方式获得精神上的愉悦,然而“好花不长开,好景不长在”,美时易逝,美景难留,不能不引起人的伤怀感叹。由美好的短暂过渡到人生的短暂,是一种必然的发展。
第四段中。可以考虑由“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引发学生对生死价值的思考。可涉及生命长短以及生命的价值等方面的内容。可作为参考的资料,《有的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强调对生命的感悟与思索是每一个人都会有的经历,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从生到死的过程,也就不能不为王羲之的文章所感动。因为这个话题是一个人类永恒的话题。
整体上看这片课文的教学要求学生对文本有一个整体的认识,通过与学生生活经历的联系初步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能力,进而启发学生进行人生的思考,唤起学生的生命意识,为若干年后学生可能清醒完整地进行自我观照做一点儿准备。
【教学设想】
用时两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王羲之在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变化。
2、学习本文的记叙方式。
3、引发学生进行人生思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学生自读、齐读
三、以“聚会”的经历和关键词语指导学生分析文章脉络
四、引发思考
【课堂简述】
第一课时
一、由“墨池临书”和“入木三分”导入
二、学生自读,指导诵读
三、比较下面两种表述顺序的不同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明确诗词在表达上的交错与跳跃,与正常记叙顺序的不同。)
四、要求学生诵读课文时了解文中记叙的聚会过程,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第二课时
一、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明确诵读时要培养节奏感有利于背诵。
二、由学生聚会的经历引导学生分析课文。
沿用诗歌单元中接触过的“以词达意”的方法抓住表达情绪的关键词“乐”逆向逐步推出“天气好”、“活动好”、“风景好”、“人多且好”。明确读者的分析过程可以顺着作者的叙述过程也可以是接近于逆向的过程。
三、后面两段中的关键词语
表层现象:“欣”“倦”。
感情变化:“痛”“悲”。
结合学生的交友经历理解不同的性格、不同爱好的人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在所获得愉悦感上是相同的。引托尔斯泰的“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强调对愉悦感的认同。但快乐是短暂的,如昙花一现,经历快乐的人难免会感慨它的短暂(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由而引申出人生的短暂(过渡自然而深刻)进而引出“生死”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课后反思】
1、学生还没有从过去的逐句翻译的文言文教学套路中走出来,缺乏对诵读感知重要性的认识,还需要慢慢调整。
2、没有涉及王羲之的经历以及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靠放到后面“梳理探究”中《优美的汉字》部分再详加讲解。
3、回办公室的途中,突然想到这片文章和在思维结构上同鲁迅先生的《灯下漫笔》十分相似,都具备“生活事件”──“初步感受”──“思考拓展”的过程。以后在指导写作时可以使用。另外,这篇文章是一篇“起承转合”结构绝佳的范例,以后也可以用得上。
【授课随笔】
读书的时候摇一摇
“一边摇头晃脑,一边读书”这个情景我们大多会在反映私塾时代的影片内见到。鲁迅先生也曾经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绘过那位寿镜吾老先生在读“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时表现出来的样子──“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在过去的理解中,凡是摇头晃脑读书的人都会被看做是死读书和读死书的腐儒,是可以取笑的对象。
今天,指导学生读《兰亭集序》要读出古文的节奏时,突然感觉摇头晃脑并不是没有作用,因为在动态之中可以还原白纸黑字的语气语感,文字随着语音的抑扬顿挫和头脑的晃动,变得可知可感!而且正因在动所以很难出现走神的现象,可以使得注意力更加集中。原来摇头晃脑读书法是一种沉浸式的读书方式呢!
在现在提倡的教育理论中有一种加德纳提倡的多元智能理论,说每个人至少具备七种智能: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内省智能。而这几种智能是互相支持和互相补充的,正因为这样,所以高中的老师可能都会感到在高三时男生比女生容易出成绩,究其原因可能是男生通过经常性的运动在体能和身体运动智能上优于女生的缘故。
不过在这里我并不想讨论这个理论的源头与应用。只想拿它来参照一下“摇头晃脑读书法”都调动哪些方面智能,在我看来这种“陈旧”的读书方式,起码调动了三种:语言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换句话说,我们以前知道内容决定形式,现在也知道了形式也是内容,那么这种“摇头晃脑读书法”也许就是“动脑”的表现呢。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减负中的“朝三暮四”
- 一次对学生随笔的浏览
- 两棵花
- 肩膀
- “三”的智慧
- “三顾茅庐”的求贤之道
- 黄山松,我读懂了你!
- 三岔口
- 给“面包”的世界加点芬芳
- 把握三角形的支撑
- 车站一瞥
- 车站一瞥
- 肩膀
- 冰糖葫芦
- 人与路
- 镇治安巡防队员工作制度全集
- 农民科学素质教育大纲
- 公司计算机网络系统使用规定
- 地区团委财务管理办法
- 药监局领导干部联系基层工作制度
- 常驻人员进出境自用机动车辆办理须知
- 牛场防疫操作规程
- 监理试验室及试验仪器管理措施
- 经济合同纠份的处理
- 低值易耗物品管理办法
- 有限责任公司章程
- 公司AB岗工作制
- 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子公司财务管理办法
- 办事公开制度
- 公司借款工作制度
- 钢纤维喷射混凝土技术在地下工程中的应用
- 重力式码头沉箱安装施工技术
- 船闸工程施工阶段抽水试验报告
- 丙乳砂浆在混凝土加固中的应用
- 念好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三字经”
- 如何在水利工程施工招标中防止投标人串标、围标
- 超高砼墙一次完成浇筑施工工艺分析
- 钻孔灌注桩基础水下混凝土施工问题及处理方法
- 水库堆石坝面板沉凝土杭裂技术研究
- 隧洞新奥法设计与施工
- 浅谈施工中的技术交底
- 水库施工组织设计
- 白云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填筑施工
- 高楼渡槽施工现场质量管理
- 挤压式边墙砼新技术在砼面板堆石坝中的应用
- 《和田的维吾尔》 整体阅读感知
- 《灯光》 范文
- 《和田的维吾尔》 重点字词梳理
- 《和田的维吾尔》 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 《灯光》 考点练兵积累篇
- 《和田的维吾尔》 重点字词意思
- 《灯光》 趣闻故事
- 《十六年前的回忆》同步作文 训练素材
- 《十六年前的回忆》同步作文 范文习作
- 《灯光》 考点练兵阅读篇
- 《和田的维吾尔》 重难点分析
- 《十六年前的回忆》 课后习题答案
- 《十六年前的回忆》 考点练兵
- 《和田的维吾尔》 重点问题探究
- 《灯光》 训练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