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5-08
张世鑫、史建筑《兰亭集序》教学评点
史老师(史建筑)与张老师(张世鑫)设计的课新颖独到,内容丰富,寓教于乐,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史老师的“教学设计”与张老师的“教学片断”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模式,他们课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整堂课教学重点突出,各环节之间过渡自然,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生成丰富,这两节课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
史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文本的学习物化为科学有效的活动,设计了诸多环节,每一环节都有特定的目标,而每一环节又都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感受到了学习语文的乐趣,从而创在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课堂上学生畅所欲言,既培养了他们的自主思考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与审美能力,同时还增强了他们的合作与探究意识。张老师的教学片断立足文本,以读促学,通过学生诵读把握课文的感情起伏变化,然后,让学生思考配乐朗诵应选何乐器,而这既考察了学生对文章感情基调的把握,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把握了文章的感情基调,才会在后面设计的课堂活动中取得主动性,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在活动中有所收获。这两堂课教师让学生自主思考、讨论,但是对学生的评价还存在欠缺,虽意在强调学生能力的提高,但是对一部分学生来说不能形成自己观点,这样就会产生“两极分化”的倾向。
现在所倡导的“绿色课堂”,需要教师有全新的教学理念,同时使全体学生都能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王羲之在文学方面的成就不及其书法方面的成就,其《兰亭集序》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在正式接触文本前,我们可以多媒体提供王羲之《兰亭集序》的图文,让学生在欣赏书法中领略王羲之洒脱的个性,将人与文合一,感受文化的深层意蕴。
本文是序文这一文体的典范,其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景物描写具体传神,感情脉络清晰。我们可以截取文中的一段文字,让学生自主填写,这样既可考察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又可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比如我们可以提供给学生兰亭集会的图片,让学生补写描写兰亭景物的片段;作者的情感由“乐”到“痛”再到“悲”,且过渡自然,我们可以截取其中某一片段让学生补写,或将文中的语段打乱让学生重新排列,然后与原文进行比较,在比较中感受作者的情感,领悟文章的语言魅力,学习作者的表达技巧。
另外,史老师在其“教学反思”中所表述的要点,都是当前语文教学的热点问题,谈得比较深刻,希望能给大家以思考和启发。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只是不想让你走
- 一个调皮活泼的我
- “丑哥”资料
- 奶奶是属“猫”的
- 我的混蛋弟弟
- 爱
- 我最喜欢的一个人
- “眉”花一现
- 我的一家人
- 豆豆无数粒
- 榜样
- 最懒惰的人
- 糊涂的爷爷
- 我就是我
- 我们班的“神精病院长
- “互联网+”风口 媒体何去何从?
- 广播新闻标题制作
- 社交媒体时代信息的碎片化传播
- 报社档案管理思考
- 社交媒体对传统媒体体育报道的促进
- 领导干部公众形象危机的心理成因
- 全媒体时代报纸的数字化转型及策略选择
- 跨亚文化传播中的污名化现象
- 手机媒体对新闻传播的具体影响
- 全媒体语境下新闻评论人才的培养
- 小众出版:全民阅读新生态
- 数字出版业发展探析
- 新媒体时代编辑“慧眼”何在
- 新闻公文化问题不容忽视
- 热点事件的“井喷式”报道现象
- 《画家和牧童》教案
- 23《三个儿子》教学设计之二
- 23《三个儿子》教案设计
- 28《丑小鸭》教学设计之七
- 28《丑小鸭》第一课时
- 《丑小鸭》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 28《丑小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 《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之二
- 28《丑小鸭》教学设计之四
- 21《画家和牧童》教学设计之二
- 《语文园地五》
- 28《丑小鸭》教学设计之六
- 23《三个儿子》教学设计之三
- 《奇妙的动物世界》教案
- 28《丑小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