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4
风雨任平生
高考考生
他的多情造就了他的豪放;他的豪放造就了他的豁达;他的豁达造就了他的风雨无阻,“风雨任平生”的一生。他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
苏轼一生风雨,一生坎坷,然而,无论他走到哪里,他的名字就响彻在那里的天空中,响彻在那里的人们的心坎上。他的“一蓑风雨任平生”道尽了千古的真理,让人们懂得用开朗、宽容、阔达的心,去面对身边的人、身边的事与物;让人知道用感激、豁达的心境去挑战自己的人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了多少的英雄豪杰。我们的苏轼站在曾经是三国人物竞风流的赤壁面前,像一个关西大汉,手持铁板,大声高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是他经历风雨后的坦然,这是他真情的告白。他知道在有生之年要用美酒来面对如画的江山,如梦的人生。
古人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美丽的西湖承载了多少中国文人的梦,苏轼虽被贬至此,然而他没有悲怆,没有哭天地,没有愤愤不平,风雨任平生。他懂得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简单道理。于是,一道苏堤便横卧西湖。他要让西湖储藏的心灵,淹没去他所有的痛苦,所有的忧伤。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是他被贬至天涯海角的海南所作的诗。他用荔枝的甜美洗去了官场的污垢。他宁愿一辈子做一个普通的岭南人,每天尝尽甜美的荔枝。你看,这是一个何等豁达的心境,官场的风雨,生活的风雨均无法阻挡他心灵的前行。他要让他的一生过得甜美、豁达。
《明月几时有》一词道尽了诗人在外想家想人的心境。“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然而他也没有因此悲伤叹息,对生活失去勇气,失去信心。他让天上的明月传达自己对远在千里之外的故人,家人的思念。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仅让他的风雨的一生得到升华,而且抚慰了多少中国人思乡思人的心灵。这个时候,他把其豁达的心交给了饱怀思念之情的人们。他要告诉他们──生活的风雨摧不倒我们,我们同在。
风雨的一生,豁达的一生,美丽的一生,多情的一生。
苏轼,永垂不朽。
(福建省2005高考满分作文)
【点评】
一句“一蓑风雨任平生”写出了苏子的豁达与超脱,以此作为题目,既紧扣人物,贴切凝练,又昭示文章题旨,真可谓
“一石双鸟”。首段运用了顶真手法,紧扣所选定的话题——苏轼,同时也确定了文章的写作角度,入题迅速;接着紧承首段阐释“一蓑风雨任平生”的具体内涵,恰当的议论使观点凸显,常中出新、平中见奇;然后文章用了四段话结合苏轼不同人生阶段的经历,夹叙夹议,写出了苏轼在历经人生风雨之后的坦然、豁达与超脱,所引诗句与文章内容有机统一,十分恰当;文章的结尾部分的“风雨的一生,豁达的一生,美丽的一生,多情的一生”一句,不仅高度概括了苏轼的人生,同时也呼应了开头,使整篇文章文脉通畅,各个部分的内容都统摄在“风雨任平生”一句之下,作者为文的功夫可见一斑。当然,最后一句“苏轼,永垂不朽”略嫌粗糙了一些,但瑕不掩瑜。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比一比
- 20年后的肇庆和母校
- 难忘的童子军生活
- 给灾区小朋友们的一封信
- 我征服了害怕
- 一节有趣的活动课
- 未来的课桌
- 未来的家乡
- 给我一次变的机会
- 袋子里的秘密
- 20年后的我
- 稻田卫士
- 美丽的霞山公园
- 假如我是孙悟空
- 我帮妈妈做件事
- 论医患关系的法律属性法学理论论文(1)
- 中国法文化传统的形成基础及其思考法学理论论文(1)
- 市场推进型法治
- 利益集团与立法之互动法学理论论文(1)
- 汉语“法学”一词的起源及其流变法学理论论文(1)
- 论法治与市场经济的内在契合性(2)法学理论论文(1)
- 法学近代化论考法学理论论文(1)
- 政府购买专利制度初探法学理论论文(1)
- 法律关系背后的关系
- 市民社会的培育是实现法治的基础法学理论论文(1)
- 西学东渐与近代中韩法制变革法学理论论文(1)
- 法治构造论法学理论论文(1)
- 立法体制的模式问题研究法学理论论文(1)
- 论法治文明法学理论论文(1)
-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转换①法学理论论文(1)
- 《要下雨了》综合资料二
-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之五
-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五
- 《要下雨了》综合资料二
-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四
- 《小小的船》
- 《要下雨了》综合资料三
-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之九
-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之十一
-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三
-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一
-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之九
- 《小小的船》综合资料一
- 《要下雨了》综合资料
-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之十
